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内容

七律写法?

2024-01-07 00:34:44法律论文1

作为格律诗,必须遵守的格式三大规则就是:平仄,押韵,对仗。而律诗的普遍文法是“起承转合”。这就是写七律要注意的两个方面,格式与行文。

【格式】

汉字的声调为四声,唐人将四声简化为平、仄,从沈约的四声标注诗歌法进入到平仄标注法,并创造出近体诗格式,指导后来者迅速躲开诗歌创作中的诗病。也就是说,按照格律写诗,肯定不会拗口。因为诗是韵文,是内容与音律的完美结合。

平仄格式是保证近体诗音律优美的一种工具。

【平仄】

因为只讲七律的问题,所以我们跳过平仄划分学问,有疑问的可以去看以前的文章,有详细说明。对应格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七律也是四种基本格式。

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

我们找首七律来结合着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判断平仄关系属于那种格式看首联首句第二字,“山”字为平,这就是平起,再看首句尾字“西”为平音,所以这首七律就是“平起平收”格式。

而平起平收格式首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孤山寺北贾亭西”,字字合律。再根据“对”、“黏”的平仄推导原则,得出整首诗的平仄关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合律是写律诗的基本要求,大家可以对应看这首诗的字的平仄有没有问题。在非关键位置(一、三、五)是允许平仄变通的,所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是在关键位置(二、四、六)上的字平仄是交替进行的,要么是“平仄平”,要么是“仄平仄”,否则的话就是失替出律了。

四种七律的平仄格式:

仄起仄收,起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起平收,起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起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起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创作七言律诗逃不出这四种起句格式,后面的整首诗关系都可以通过首句来推导得出,并不需要死记硬背。掌握这四种基本格式,创作就有了规矩,再通过大量阅读赏析掌握一些变格、拗救以及对不造成出律的可平可仄位置的了解,就能写出合平仄的七律。

【押韵】

七律的押韵遵从格律诗的原则:仄收格式,偶数句押韵;平收格式,则一、二、四、六、八句押韵。要求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允许邻韵通押。唯一一点变通就是平收格式下首句可以押邻韵,叫做“孤雁出群格”。然后有些尾句押邻韵,叫做“孤雁入群格”。其他情况下和绝句一样严格。

白居易的这首七律的韵脚是“西、低、泥、蹄、堤”同属平水韵“八齐”部。

至于押平水韵还是新韵,看写诗人自己爱好吧,这个各有所爱,无需强求。毕竟写诗以诵读为主,平水韵虽然看上去高古有学问,但有些字发音变化,在如今读起来并不押韵。而新韵则避免了这个问题。

这个是个人爱好,只是在写完之后,如果标注一下用的什么韵,利于读者理解就更好。

【对仗】

七律的对仗主要是针对颔联(三、四句)和颈联(五、六句)而言。标准的律诗是必须中二联对仗的,不过由于过于严格,所以到后来逐渐放宽了些,颈联对仗就可以了,颔联硬是不对也没关系。但是颈联对仗是底线,如果颈联不对仗,就不是律诗了。

同时还有一些变化的对仗,比如说起笔首联就对仗,第二联不对仗,颈联对仗,这种格式的叫做“偷春对”,也就是说对仗像春天一样偷偷地早来了。只有颈联对仗的叫做“蜂腰对”,就是前面提到的放宽的格式。

如果你一定要写得全诗都对仗,也可以,不过那只是证明你的文采好,与七律格式要求无关。

【文法】

七律在格律诗中算是篇幅比较适中,比七绝字多一倍,能够更好地完成“起承转合”的脉络。而对应这四个字是以律诗的联为基础的,我们还是结合白居易的诗来看。

首联“起”:“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就是从景色、环境起笔。

颔联“承”:“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承接首联,继续深入、细化写景。

颈联“转”:“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入另外的视角,写人在风景中的状态。

尾联“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合回首联景色位置,并承接颈联,表达诗人对春行所见美景的喜爱。

基本上所有的七律都是遵从这种文法,只是在“转”上面各有不同,当然也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写法,但是那都是诗人们熟稔文法、格式之后带入自己形成的风格,大家需要区别赏析对待。

不过我们回答如何写七律这个问题,就暂时不要考虑这些了,就好像正格还没搞清楚,先不要去看变格和拗救一样。先打好了这些基础,再看变通和出神入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8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