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法律职责? 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后果?
公益诉讼法律职责?
公益诉讼的法律职责是维护公益事业和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公益诉讼作为法律手段的一种,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来维护公益事业。其法律职责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对于擅自占用或者破坏环境资源,影响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职责是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2. 对于妨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例如侵犯消费者权益、不正当竞争、不安全产品等,法律职责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3. 对于扰乱社会秩序,妨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例如非法集会、扰乱社会治安、非法发布虚假信息等,法律职责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益诉讼是现代社会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具有惩处违法行为的作用,同时也有强化法制建设,加强公民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作用。公益诉讼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律后果?
民事公益诉讼产生的法律后果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可以极大的保护公益和修复受损的公益。
二,对危害公益的行为具有极大的震慑,使的公益侵害人在经济上得到应有的惩罚。
三是会提高社会保护公益意识,自觉保护公益,起到很好的公益保护宣传效果
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的公益诉讼主要有劳动公益诉讼、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要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需满足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被告;2、有具体的诉讼请求;3、有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初步证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公益诉讼允许调解,但应将调解协议的内容公开。
公益诉讼法律依据?
公益诉讼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劳动权益等社会公共利益,由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劳动保障组织等社会团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的一种诉讼方式。此外,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也对公益诉讼的实施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公益诉讼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众权益,有效的遏制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体系?
一、什么是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
按照提起诉讼的主体公益诉讼可以划分为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提起的公益诉讼,前者称为民事公诉或行政公诉,后者称为一般公益诉讼。
二、公益诉讼的法律规定
1、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三、公益诉讼法律条文解读
1、公益诉讼的主体: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
(1)公民个人没有纳入到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内
(2)具有起诉资格的主体不明确,从法条字面上看,我们无法确定“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 “有关组织”到底指的是哪些机关、哪些组织,还需要在其他法律文件中确定诉讼主体。
2、公益诉讼的适用范围: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公共利益的内涵:社会公共利益
仅将社会公共利益纳入到公益诉讼的保护范围是不全面和不完善的,国家利益也应受公益诉讼制度的保护。公共利益包括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样的公益诉讼制度是不完善的。
4、公益诉讼的可操作性:不强
新民事诉讼法第 55 条对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仅仅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要想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细节需要完善,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行政公益诉讼终结审查法律依据
任何诉讼终结审查的法律依据,都是行政处罚法。
环境修复公益诉讼法律依据?
环境修复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具体内容是: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益诉讼违法排污案例法律依据?
违法排污发生了,可能当时没有直接受害人,但违法排污确实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会在以后不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受害者身体受到伤害,或经济上受到损失。因此要进行公益诉讼,起诉违法排污者。
公益诉讼主体最新法律规定?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于2020年4月23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规定了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包括:1.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权益;2. 具有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劳动权益、食品药品安全、健康卫生、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门法律规定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提起公益诉讼维护专门领域内公益利益;3. 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问题上有关部门授权的非营利机构,提起相关公益诉讼;4. 公共利益保护组织,在依法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依法进行公益诉讼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总的来说,公益诉讼主体包括了个人、法人、非营利机构和公共利益保护组织等,其具体的范围会根据特定的法律规定进行具体界定。
预防性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
预防性公益诉讼是一个新的法律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公益还未受损,还有存在受损的可能,为了预防公益可能受损而进行的诉讼。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属于预防性公益诉讼。例如对安全生产领域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公益诉讼监督,对食品药品安全中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公益诉讼监督等。当然,由于公益诉讼刚起步,还需要不断完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