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什么情况下个人隐私权不受法律保护?

2023-12-27 17:16:27法律法规1

什么情况下个人隐私权不受法律保护?

凡是个人隐秘事项中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情,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情,不受隐私权保护。

另外,补充:

什么情况下侵犯了隐私权不必负法律责任?

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的免责条件

1.新闻报道中隐私内容的材料来自公开记录

公开记录是指由国家机关公开发布的正式文件、通知、判决书、公告,或是其他允许公开发布、引用的材料。这些材料均与社会公众生活有关。由于这些材料已经公开,涉及到某些个人任何隐私的事项也就随之失去了隐秘性,这种强制公开个人隐私的行为是国家机关依职权实施的行为,是出于国家机关更有利地开展工作的需要。新闻报道引用这种材料进行报道,只要不是添油加醋,任意曲解,就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

2.新闻报道中隐私内容的材料来自公开场合

公开场合就是他人也可以随时介入的场合,比如新闻事件现场、赛事直播现场等场合。《新安晚报》2000年11月17日曾报道,成都市某区一对男女青年白天在存车棚存车时发现没有其他人,就长时间地拥抱在一起作不雅观的动作,不巧却被监视器的探头“尽收眼底”。双方为此发生纠纷。看车棚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安装监视设备固然有违法的行为,但存车棚无论是否有人,都不应该视为特定情况下的“私人场合”。因为当事人应该预料到随时都会有其他人来存取车,此种行为只能视为主动放弃隐私。

3.报道隐私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凡是个人隐秘事项中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事情,或者出于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必须公开的事情,不受隐私权保护。作为对抗隐私权的重要主张,公共利益原则,已被广泛地认可,它也符合许多国家立法的本质精神即“利益多数”法则。

隐私权保护范围的伸缩尺度,以当事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为标准之一,参与公共事务越多,享有隐私权范围越小;反之,参与公共事务越少,享有隐私权范围越大。政府官员这样的公众人物总是与公共事务密切连为一体,他们的许多私人情况如家庭成员、家庭社会关系、政治经历、工作和生活作风、学历等都同他们所承担的职务及其职务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公众在评判这些公众人物时就有必要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属于隐私的事项。

个人隐私六不问?

1、不问收入 在现代社会上,一个人的收入往往是他个人实力的标志,问其收入实际上是问他本事如何,这是不合适的。

2、不问年龄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比较激烈,那么一个人的年龄问题实际上也是个人的资本。

3、不问婚姻家庭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别去跟人家过不去。

4、不问健康问题 跟年龄一样,现代人的健康其实也是一资本。你要谈这是事他有时候比较晦气。

5、不问个人经历 老家是哪里的,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的,现在是干什么的,以前干过什么。其实说实话英雄不问出处,你的学科背景,你的学历,你的学校重点非重点之类的,其实都是你的实力问题啊,有教养的人不谈。

6、不问家庭住址。对于不熟悉的人家庭住址是别人的私密空间,一沒必要问,二问了不礼貌。

保护个人隐私口诀?

1、小众软件需谨慎,特殊权限不同意。

民警解读:来源不明的软件,一旦获取了特殊的关键权限,很可能直接就能将你的信息泄露出去。

2、个人隐私要保护,身份人脸莫泄露。

民警解读:个人的身份、长相等信息,切莫轻易外传,不法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就能侵害你的权利。

3、网购支付要看清,常用软件官网下。

民警解读:网购也是信息泄露的高风险行为,特别是在不知名的网站购物、支付。另外,常用的软件应当到官网下载,渠道不正的软件可能会捆绑广告甚至黑客程序。

4、手机密码要记牢,指纹支付保密好。

民警解读:个人手机上包含了我们太多关键信息,手机密码、指纹信息等还是完成支付、转账的关键信息,所以建议设置位数多、数字与字母组合的密码。

5、刷脸支付真炫酷,软件莫把尊容录。

民警解读:刷脸支付是近期的一种发展趋势,但你在一些视频软件上露了真容后,黑客通过技术处理,便有可能破解你的刷脸支付,造成损失。

6、位置信息莫分享,微博莫把家人晒。

民警解读:家人信息、位置信息都是个人关键信息,如果泄露,你和家人可能遭遇电信诈骗等方式的侵害,自己还难辨真伪。

7、群内信息勿轻信,电话核实最稳妥。

民警解读:利用微信、QQ群盗取信息或实施诈骗的案例屡见不鲜,最稳妥的方式是当面核实或电话核实。

8、公共WIFI真便利,个人隐私易获取。

民警解读:公共Wifi可以节省流量,但使用时大家一定要当心,不清楚来路的Wifi不要轻易连接,当心因小失大。

9、扫码调查风险高,个人信息被掉包;

民警解读:打着调查的名头,以小礼物、小恩惠的方式让市民扫码从而骗取信息的行为也屡见不鲜,为了你的信息安全,来源不明的码不要扫。

10、防范意识要提高,网络安全靠大家。

民警解读:信息社会,网络安全靠大家不是一句空话,只有大家切实提高防范意识,才能更好地防止重要信息泄露。

个人隐私包括哪些?

1、个人生活自由权

权利主体按照自己的意志从事或不从事某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或无害的活动,不受他人干预、破坏或支配。

2、情报保密权

个人生活情报,包括所有的个人信息和资料。诸如身高、体重、女性三围、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状况、婚恋、家庭、社会关系、爱好、信仰、心理特征等等。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使用个人生活情报资料,例如,对公民身体的隐秘部分、日记等不许偷看,未经他人同意不得强制披露其财产状况、社会关系以及其他不为外界知悉传播或公开的私事等。

3、个人通讯秘密权

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信件、电报、电话、传真及谈论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非法窃听或窃取。隐私权制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现代通讯的发达联系在一起的,信息处理及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个人通讯的内容可以轻而易举地被窃听或窃取,因而,保障个人通讯的安全已成为隐私权的一项重要内容。

4、个人隐私利用权

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以从事各种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如利用个人的生活情报资料撰写自传、利用自身形象或形体供绘画或摄影的需要等。对这些活动不能非法予以干涉,但隐私的利用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有悖于公序良俗,即权利不得滥用。

怎么查个人隐私?

公安局上班的人能查到个人隐私,查询公民户籍信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国家机关、部队等党政机关因“政审”等工作需要,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因公务需要,查询人口住址信息,可提供常住户籍登记地址或暂住地址,其他信息一律不得对外提供。

(二)公、检、法及纪检监察部门因调查、办案工作需要。

(三)公民个人因私寻亲访友查询的。

(四)公民需要查询新生儿姓名重名情况。

(五)律师事务所因承办法律事务查询,可提供姓名、性别、年龄、户籍地址、民族、身份证号码、文化程度等内容

(六)政府职能部门因社会管理工作需要,查询本辖区人口统计数字信息的,经上级人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提供相关统计数字。【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个人隐私怎么写?

个人隐私包括:身体隐私、行动隐私、行为隐私、身份隐私、名誉隐私、肖像隐私、个人收入隐私、个人经历隐私。

个人隐私包括内容: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扩展资料:

隐私与网络有关的信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个人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网络用户在申请上网开户、个人主页、免费邮箱以及申请服务商提供的其他服务(购物、医疗、交友等)时,服务商往往要求用户登录姓名、年龄、住址、居民身份证编号、工作单位等身份和健康状况,服务商有义务和责任保守个人秘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如“凤凰网站”隐私权保护声明中指出:“本网站将对您所提供的资料进行严格的管理及保护,本网站将使用相应的技术,防止您的个人资料丢失、被盗用或遭篡改。”

2、个人的信用和财产状况,包括信用卡、电子消费卡、上网卡、上网帐号和密码、交易帐号和密码等。个人在上网、网上消费、交易时,登录和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均属个人隐私,不得泄露。

3、邮箱电址,邮箱地址同样是个人隐私,用户大多数不愿将之公开。掌握、搜集用户的邮箱并将之公开或提供给他人,致使用户收到大量的广告邮件、垃圾邮件或遭受攻击而不能正常使用,使用户受到干扰,显然也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4、网络活动踪迹。个人在网上的活动踪迹,如IP地址、浏览踪迹、活动内容,均属个人的隐私。

法律保护什么?

法律保护守法的人,公民的合法收入和私人财产,一视同仁地受到法律保护。

但对违法的行为,法律会予以打击和惩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到底,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体现,是政治、经济、思想的综合形态。

什么是侵犯个人隐私?

窃取、刺探他人隐私

2.

擅自披露、公开他人的隐私

3.

侵入、侵扰他人私生活空间

4.

妨害他人的私生活安宁

5.

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通信秘密,例如偷看他人的日记、侵入他人的邮箱、私拆他人的信件等等。

姓名是否算个人隐私?

所谓隐私,指不愿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隐私权的特征有: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隐私权的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秘性,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一百条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算侵犯隐私权以下十类: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诸于众。

7、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8、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9、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个人隐私数据有哪些?

个人隐私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保密权。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诸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等都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8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