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与法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与法律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颇丰,研究内容涉及诸多领域,并且对后世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涉及法律思想的著述主要包括《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以及《雅典政制》等。这些著述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基本法律问题的探讨与分析,对欧洲中世纪用至近现代法律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以及政治学都是以其正义理论为基础的。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与正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正义是法律的目的,“法律的实际意义却应该是促成全邦人民都能进于正义和善德的[永久]制度”。
另一方面,法律又是正义的体现,“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因此,法律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正义;在社会关系中,人们服从法律就是服从正义,立法的目的也在于促进正义的实现,利用法律节制、教育人民,并且培养人民树立正义和善德的观念;因而,立法者的任务就在于制定出合乎正义的法律。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离不开正义和善德,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在治理城邦中作用的大小、法律是否应当予以变革以及政体的选择等问题,都要以是否符合正义与善德为基本评判标准,因为法律原本是从社会的政治正义中演化而来,正义原则也必应渗透于法律之中。
亚里士多德胎教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说“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然后启发其理智”。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0一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7一12岁主要进行德行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14一21岁的教育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与积累知识。
在德、智、体的教育方式上,亚里士多德主张遵循中庸原则。“教育明显应基于三项准则:中庸、可能的与适当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孩子们应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但不能庸俗化。如:不应该教给他们以任何歪曲身体形象的技术或者是能使他们挣钱的技术。
在亚里士多德的阶段教育理论中,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
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形式”是它会鼓翅、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这些思想已经包含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质料因,即形成物体的主要物质。
第二种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质被赋予的设计图案和形状。
第三种是动力因,即为实现这类设计而提供的机构和作用。
第四种是目的因,即设计物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亚里士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体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蕴藏在一切自然物体和作用之内。开始这些形式因是潜伏着的,但是物体或者生物一旦有了发展,这些形式因就显露出来了。最后,物体或者生物达到完成阶段,其制成品就被用来实现原来设计的目的,即为目的因服务。他还认为,在具体事物中,没有无质料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质料,质料与形式的结合过程,就是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运动。这一理论表现出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
亚里士多德三育思想?
1、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2、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3、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一、综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1、可以看出教育思想的巨大继承性。亚里士多德以柏拉图的哲学、教育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理论。究其实质,他们的共性很多。 2、亚里士多德的灵魂三分法,三种不同阶段的教育及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柏拉图的灵魂论、哲学王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着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最终都将善或理智做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口诀?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其实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指的是灵魂和教育方面的思想。在这种思想当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三种灵魂,理性的、非理性的和植物性的。这三种灵魂让人分别具备了理性的思考、感性的情感以及对待动物方面的情感。这些情感的具备让人变的更加丰富,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发展前景,就是通过这些情感来发展人应该具备的兴趣爱好。
第二部分指的是儿童的年龄分期方面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早年就对教育方面进行了分类,同时,在这一部分的思想当中,亚里士多德把每隔七岁的年龄阶段分为一个阶段,并且通过对这些阶段的观察和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孩子这几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规划孩子的教育特点和教育范围。这样才能让孩子多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第三部分指的是艺术方面的思想。艺术就是一个很大的范围了,他包括音乐和文艺等方面。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这些方面的教育可以让人们产生美的感受,特别是音乐方面的教育。但这方面的教育,亚里士多德也将它分为实用和文雅两方面。
亚里士多德法哲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和形而上学是其法哲学的基础,他的目的论和生物学视角为法哲学注入特色也带来矛盾.
他的法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他区分灵魂中的逻各斯部分为理智德性与道德德性,并将其本质概括为中道,他观察行为中的意愿和选择,形成其意志论的犯罪学说,他对"公正"的阐释表明了他的德性观,成为政治学的基础.
他从定义和现实出发,考察了城邦的正当性,政体分类和优劣,并积极为平民制辩护.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法哲学的目的是以德性为基础,促使现实政治向共和理想转变,而为完善德性要依靠法治,施行公民教育和政治实践.德性既是他的出发点,也是他的目标,德性可包容民主和自由,这形成了亚里士多德的法哲学特点.
后世的思想家对他的扬弃,有进步意义也有迷误.本文还考察了亚历山大和奴隶制等问题,以此进一步阐明他的法哲学观.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立足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展开对他法哲学思想的研究;第二,根据他的伦理学提炼其犯罪学说;第三,重新梳理了他的政治学观点,通过政体分类,为平民制和奴隶制辩护详细分析他的宪政观;第四,参考不同学科知识,引入博弈论等现代工具拓展对亚里士多德的解释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
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
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城邦高于公民,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他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
亚里士多德是现实主义的鼻祖。不同于他的老师柏拉图以自己假定的理想国衡量现实,他主张从现实的国家出发,防止国家堕落和促进国家的发展。他对人性和理性持怀疑态度,主张法治,而法律的来源也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于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
亚里士多德的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是:推崇民主制和君主制的结合;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2、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3、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什么是法律思想和法律思想史?
法律思想有别于法律和法制。法律和法制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才能创制,而法律思想则不限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也可以具有,只是它不占统治地位。
因此,中国法律思想史既包括中国历代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也包括历代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法律思想也不等于法理学或法律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标准?
“法律就是秩序,良好的法律才有良好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以正当方式制定的法律应当具有终极性和最高权威。除非法律未能做出一般规定从而允许人治的情况下,法律对每个问题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威性。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二:相对于一人之治来说,法治更为可取。在某种程度上,他也同意柏拉图:如果国家中存在着品行和政治才能两方面都为杰出的人物,那么这位优秀的人物就应当成为永久的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三:这种“如神”的人士也必须是立法者,而且甚至在这样的认识所治理的国家中也必须由法律制度。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四(衡平的方法):当法律因其太原则而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时,对法律进行一种矫正。因此,法律往往不能适当的处理独特的案件。当这样一种俺家出现时,法官就可以背离法律的字面含义。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五(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六:指出了正义中的自然部分与正义中必须被视为时惯例部分之间的重要区别。
自然的正义规则在任何地方都具有同等效力,不取决于我们是否接受它;
惯例的正义起初可以用这种或者那种方法加以确定,这都无关紧要,尽管在它一经确定以后,就不再时无关紧要的了。
亚里士多德在陈述自然正义时模糊不清:一方面承认自然法的可变性,但同时又承认自然法的恒定性。
另外,以正当方式制定的法律应当具有终极的权威性,但是,关于司法机关是否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执行恶法或人民必须遵守恶法的问题,他却没有表明观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