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内容

托收的当事人及其法律关系如何?

2023-11-23 23:21:54法律知识1

托收的当事人及其法律关系如何?

关于托收,目前国际上关于托收没有统一的国际立法,主要适用的是URC 522,托收统一规则,性质上是国际惯例,托收本质上也是利用合同当事人的商业信用,没有银行信用介入,因此安全性能不如信用证,但是比汇付方式安全,托收方式有四个主体,进出口商以及托收行,代收行,托收行在卖方所在地,代售行在买方所在地,卖方像本地的托收行提出申请,填写托收委托书,并附跟单汇票,受票人是买方,交给托收行,两者之间属于委托代理关系,托收行和代收行也是委托代理关系,托收行将相关跟单汇票寄给代收行,买方在托收行付款赎单提取货物。

也就是说托收涉及四个主要当事人,即委托人、付款人、托收行和代收行。

委托人:是委托银行办理托收业务的一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出口人开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国外进口人(债务人)收款。

付款人:是银行根据托收指示书的指示提示单据的对象。托收业务中的付款人,即商务合同中的买方或债务人。

托收行:又称寄单行,指受委托人的委托办理托收的银行,通常为出口人所在地的银行。

代收行:是指接受托收行委托,向付款人收款的银行,通常是托收行在付款人所在地的联行或代理行。

当事人在起诉时混同不同法律关系的处理?

一、程序性要件的随时审查原则与主动审查原则。

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管辖上诉中法院审查的范围与界限。司法实践中,因争议的焦点一般都是原审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当事人对诉讼是否成立大都没有什么争议,法院一般只是对管辖权问题进行审查。即便被告认为原告对自己的起诉系恶意,己方与案件没有任何关系,在提出管辖异议时也很少要求直接驳回对自己的起诉,而只是要求法院移送对自己有利的法院管辖。因诉讼请求是否成立、纠纷是否存在等事项系实体审查范围,故在管辖上诉审查中一般都不予审查原被告之间是否存在法律纠纷。管辖审查作为一种程序性审查,无论是审查期限还是审查方式,都决定了在管辖审查中应尽可能地避免越过程序性的界限而误入实体审查范围。但是,管辖审查的有限性并不等同于管辖审查中只应该审查管辖权问题,特别是在涉及恶意抢管辖的时候应适当地拓展审查范围,必须严格审查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审查范围过小而导致的程序不公平。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属于程序性要件。只有满足了程序性事项要件,法院才能够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尽管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明确地区分诉讼要件和判决要件,但在事实上,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事项其实就是属于诉讼要件,只有满足了这些程序性要件,法院才能立案审理。但是,诉讼要件并不完全局限于该条的规定,在大部分案件中,符合该条规定,法院即可立案并交由业务庭进行审理。但是,部分案件的起诉,即使形式上符合该条规定,但也仍有可能并不真正符合起诉的要件。特别是当起诉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时,原告对不同被告的起诉可能都有法律依据,所涉及的不同法律关系也不一定能够区分主次,但是,原告可能借此来争抢管辖权以获得程序性利益。另外,如果原告起诉同时行使了多种不同的请求权,则还有必要结合相应的实体法来进行考量,以此判断原告的起诉是否损害到了第三人的诉权。因此,对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不能完全以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为判断标准。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涉及法院能否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因此,在诉讼的任何一个阶段法院都有权予以审查。法院不仅应该审查,而且应依职权予以主动审查。即使当事人没有主张和申请,法院也必须依职权予以斟酌。

当事人的起诉中包含两个法律关系怎么处理?

这里的问题应该是民法中关于诉的合并的问题。我国民法中规定:诉的合并,是指法院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之间有牵连的诉合并到一个诉讼程序中审理和裁判。诉的合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诉的合并,专指诉的客体的合并。诉合并的条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彼此独立的几个诉在主体或客体上具有关联性。

诉的合并的意义在于提高诉讼的效率,防止在相互关联的问题上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

二是受理案件的法院至少对数个被合并之诉中的一个拥有管辖权;

三是合并的各诉在审判时必须适用同一种诉讼程序。

要么都适用普通程序,要么都适用简易程序;

四是合并的时间一般应在一审言辞辩论终结前;

五是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以说两个法律关系(即两个客体)如若是满足合并条件,那么就会合并,否则需要一个个处理。

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

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

横向法律关系与纵向法律关系?

纵向的法律关系和横向的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是指在不平等的法律主体之间所建立的权力服从关系(旧法学称“特别权力关系”)。其特点为:(1)法律主体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如亲权关系中的家长与子女,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在法律地位上有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监督与被监督诸方面的差别。(2)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强制性,既不能随意转让,也不能任意放弃。与此不同,横向法律关系是指平权法律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在于,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如民事财产关系,民事诉讼关系、被告关系等。扩展资料: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前提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由于法律规范的存在而建立的社会关系,没有法律规范的存在,也就不可能形成与之相应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与法律规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存在的前提,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可能产生法律关系。另一方面,任何一种法律规范只能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法律规范只规定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它所针对的对象为一类人,因此具有普遍适用性。只有当人们按照法律规范的行为模式,或者说符合一定的法律事实时,才形成了针对于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法律关系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它是法律化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一种明确的、固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可以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也可以是由法律授权当事人在法律的范围内自行约定的。3、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的社会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和非强制性。而在法律关系中,一个人可以做什么、不得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反映国家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维持态度。当法律关系受到破坏时,就意味着国家意志所授予的权利受到侵犯,意味着国家意志所设定的义务被拒绝履行。这时,权利受侵害一方就有权请求国家机关运用国家强制力,责令侵害方履行义务或承担未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即对违法者予以相应的制裁。因此,一种社会关系如果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就意味着国家对它实行了强制性的保护。这种国家的强制力主要体现在对法律责任的规定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作用?

公民或法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由于公民或法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能促进社会发展。

法律关系主体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绕。不是很清晰,如果要是问法律关系主体,那就应该是指在法律关系当中的当事人。如果问的是法律关系的内容,那就应该是在法律关系当中需要正确处理的权利义务关系。所以这个问题问的着力点是不清晰的。

法律关系当中的义务人和当事人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在问“民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很多教科书对此没有详细的区分,但具体来说,民事关系是指在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具有财产性质和人身性质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基于民法规范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关系分为了三类:

一是民法强制践行其内容的民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

二是民法禁止发生的法律关系,此类关系的发生将导致法律的强行介入,恢复到不曾发生的状态,不能上升为民事法律关系。三是听凭当事人自处的民事关系,例如亲情关系;帮助关系,如师生间、同事间、朋友间基于道德利益而发生的帮助关系:社交中发生的关系,等等。这类民事关系民法并不强制践行其内容,也不能上升为民事法律关系的范畴。再举例说明,A借给B一万块钱,写了借条,表露了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则AB之间发生借款合同关系,为民事法律关系;A打牌输给B一万块钱,赌博债务非合法债务,该财产关系不受民法保护,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A路过B家门,通知B说有一万块钱汇款等B去取,此时A和B都没有设立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该通知行为属于民事行为中的好意施惠行为,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哪些属于法律关系?法律关系都有哪些?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在法学上,由于根据的标准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可以对法律关系作不同的分类。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隶属)的法律关系和横向(平权)的法律关系;按照法律主体的多少及其权利义务是否一致为根据,可以将法律关系分为单向法律关系、双向法律关系和多向法律关系;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与隶属型法律关系的区别?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按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地位是否平等,我们可以把法律关系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又称横向法律关系,是存在于法律地位平等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所谓法律地位平等,指的是当事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如民事法律关系就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隶属型法律关系又称纵向法律关系,是一方当事人可依据职权而直接要求他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隶属型法律关系存在于具有职务关系的上下级之间,也存在于依法享有管理职权的国家机构与在其管辖范围内的各种主体之间。

绝大多数行政法律关系是典型的隶属型法律关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77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