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简述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 会公德;(四)形式合乎法律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需要注意法律规定的几种特殊情形: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细小民事行为有效;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其他民事行为无效;(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
(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有效;
(六)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合同行为效力待定;
(七)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单方行为、身份行为无效
简述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内容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四)形式合乎法律要求。
一般侵权行为的法律要件:1、行为人从事了民事违法行为;2、造成了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的事实;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故意或过失的过错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记忆口诀?
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行为人是具有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里“意思表示真实”怎样去理解这一要件?
除了行为人要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这一要件,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备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自愿实施并且能够引起其预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所需要意思表示有可能是单方的(如遗嘱行为),也可能是双方或多方的(如合同行为),但只有真正反映行为人内心真实意愿的意思表示,才能符合行为人的意志和要求,才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行为人表现于外部的表示与其内在的真实意志相一致。其要求有两点:(1)内部意思与外部表示一致;(2)出于行为人的自愿。只有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才能保证其所实施的民事行为产生的民事法律后果符合行为人预期的目的,符合其切身利益,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行为人外在的意思表示与其内心真实意思不一致,则为“意思缺乏”或“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说认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包括两种情形: (1)意思表示不自由 由于受到外在原因导致行为人处于意志不自由的状态,因而其表示的意思非其真意,这种情形包括了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等,将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继承法》第22条)或被撤销(《合同法》第54条)。 (2)意思表示不真实 即行为人的外部表示意思不符合其内心的意思。大陆法系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有三种情况: ①真意保留。又称单独虚伪表示,多是一种戏谑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抽象行政行为有效成立的要件?
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成立,是指抽象行政行为在完 成其法定程序,具备相应法定要件后正式对外发生 法律效力。
行政立法有效成立的要件:
(1)行政立法经享有相应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讨论 决定;
(2)行政立法经行政首长签署;
(3)行政立法公开发布。
【法律依据】《立法法》第六十五条,国务院根据 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 项;
简述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以及无效的情形?
《民法通则》54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司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55条: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58条:下列民事行为无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的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企业规章制度合法有效的三个要件?
企业规章制度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会议通过。
犯罪三要件与四要件的比较?
三要件说认为,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除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属于违法之外,行为人还必须负有责任,也即是说一个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三个递进式组合的条件。
(1)犯罪构成该当性。犯罪构成该当性也称构成要件符合性,是指构成要件的实现,即所发生的事实与刑法条文规定的内容要相一致。具体来说该当性中包括了行为主体、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几个要素。
(2)违法性。违法性要求犯罪行为不仅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而且实质上是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即必须是违法的行为。违法性的判断标准在于是否有违法阻却事由。违法阻却事由是排除具有该当性的行为的违法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一般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法令行为、被害人承诺等。
(3)有责性。有责性指能够就满足该当性和违法性条件的行为对行为人进行非难和谴责。是否具有有责性应该从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犯罪故意或者过失等方面考察。此外,有责性还有两种阻却事由,一是违法性认识,二是缺乏期待可能性。
四要件说认为,犯罪构成要件是某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满足的主客观条件的有机整体,由四个方面构成:
(1)犯罪主体,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单位也可以成为部分犯罪的主体。
(2)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3)犯罪的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所抱得心理态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观罪过等要素。
(4)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在客观上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
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举例?
如借款合同中借款是主法律行为,担保是从法律行为。
法律构成要件?
构成要件是“法律构成要件”的简称,广义的概念,是一定法律效果发生的前提条件;刑法上的构成要件,是刑法中抽象规定可以作为科刑根据的行为类型或犯罪类型。构成要件的观念,在沿革上,由来于中世纪意大利的“纠问程序”。
根据意大利中世纪的刑诉程序,区分(1)一般的纠问与(2)特别的纠问,在一般的纠问中“应当确证的事实”的观念。
在其后传入德国,在普通法时代被加以采用,但是在当初并未脱离诉讼法的意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