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什么是法律行为? 什么是虚假法律行为?

2023-11-14 14:00:20法律法规1

什么是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同法律事件不同之处在于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包括作为(即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

法律行为的要件有三个:

法律行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法律行为必须是人们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比如:语言、符号、行为等。

法律行为必须对相应的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起到一定的作用。

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不同:

法律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等。

法律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比如:订立合同、民事诉讼等。

总之,法律行为是一种人类活动,它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并且必须满足一定的要件才能成立。

什么是虚假法律行为?

虚假的民事法律行为按无效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什么是法律行为的实例?

当事人作出有关法律行为都属于实例,例如签订合同等。

什么是诺成法律行为?

诺成的法律行为是指无须标的物的交付、仅有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行为。其特点在于,从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时起,法律行为就成立。例:货物的买卖、房屋的租赁等行为。

实践法律行为又称要物行为,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外,还需要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例:在小件寄存合同中,只有寄存人将寄存的物品交给保管人时,合同才算成立。 根据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的不同,可以把法律行为区分为诺成法律行为和实践法律行为。诺成法律行为,指仅以意思表示一致为成立要件的法律行为。

实践法律行为,又称要物行为,指除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有一方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 或交付标的物的行为才可成立的法律行为。

什么是准民事法律行为?

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 联系: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且只有做出表示才具有法律后果。 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 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①意思通知。是指以一定的意愿为表示内容的行为。如承认的催告和拒绝、义务履行的要求和拒绝、要约的拒绝等。

②事实通知。是指通知对方或者公众一定客观事实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股东大会召集公告、承诺迟到的通知、授予代理权的通知及指名债权让与的通知等。

③感情通知。是指以一定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如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产或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

法律行为包括什么?

民事法律行为:

1.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1)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无需他方的同意)的法律行为。如委托代理的撤销、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等。(2)多方法律行为,是指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

2.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根据法律行为效果的不同,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1)负担行为是使一方相对于他方承担一定给付义务的法律行为,其中负有给付义务的主体是债务人。负担行为中的权利人享有要求履行的请求权,义务人的履行行为是请求权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2)处分行为是直接导致权利发生变动的法律行为,并不需要义务人积极履行给付义务。

为什么继承是事实遗赠是法律行为?

继承是事实是因为继承是自古到今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遗赠捐赠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遗赠是法律行为

分家具体是种什么法律行为?

分家是日常老百姓的一个说法,法律概念或者案由是分家析产,核心是析产,分家单其实就是一个分割家庭共用财产的协议。首先,是否有效,要考虑哪些人对于家庭财产有贡献,包括出资出力,应当确定所有有权益的人都签字效力才更有保障。其次一般的分家单里除财产分割内容外,还会有赡养方面的内容约定,如果大家都遵守,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不遵守,可以安排分家单要求履行赡养义务。但无论是否遵守都不影响财产方面的约定。

民事法律行为是通过什么设立?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法人、非法人组织依照法律或者章程规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作出决议的,该决议行为成立。

二、民事行为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其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是有相应条件的,具体如下: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有效发生,是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目的的关键。但是,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完全有效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可能因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健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法及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而受影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除有效外,还包括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其他效力形态。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而民事行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一方意思而成立。

什么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五)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六)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7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