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重视法律的背景? 古代重视人才的典故?
秦朝重视法律的背景?
当时周礼为基础建立的政治框架遭到破坏,秦王重用法家商鞅,利用严刑峻法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从而让秦国上下团结一致,后来居上。最终由秦王嬴政一统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古代重视人才的典故?
1、武则天重视、爱惜人才,光宅元年徐敬业据扬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到处散发骆宾王撰写的《为徐敬业讨伐武氏檄》,用极其恶毒的语言诬蔑、攻击武则天,武则天看后因感叹其文采飞扬,赞扬骆宾王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认为这是宰相之过;
2、曹操在创业之初,需要人才帮助打天下时,他可以虚心纳士,和刘备、孙权一样对有用之才极尽礼遇。曹操厚待刘备、关羽的事情是尽人皆知的,其实他给予自己重要的谋臣将士的优待远在刘、关二人之上,故大多能得人死力。
3、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
4、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5、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统一六国;
6、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为什么要重视网络法律?
1.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已成为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主战场、主阵地,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神经中枢的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一旦遭受攻击,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破坏性极大。该法的主旨,就是要维护保障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
2.有助于保障网络安全。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并不是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工作起点低、起步晚,相关举措滞后,安全形势堪忧。一方面,域外势力加紧实施网络遏制,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另一方面,我国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相关重要信息几乎“透明”,存在重大的潜在威胁。该法的出台,对于维护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意义。
3.有助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当前,网络信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在推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比较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经济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大量数据,大部分通过互联网传播,网络侵权、网络暴力、网络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网上非法获取、泄露、倒卖个人信息等时常发生,严重危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损害百姓切身利益。《网络安全法》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古代雅典重视城邦的表现?
古代雅典不能说是重视城邦,只是城邦发展的比较好而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繁荣发达的古代民主政治
古代雅典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创造了发达的古代民主政治,首先古代雅典从建立之初,普通公民和贵族的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后来,经过了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以及伯利克里的改革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巅峰。
例如在梭伦改革时期就直面当时的社会突出矛盾——债务奴隶,据梭伦改革时期颁布的解负令当中写到:“为了防止雅典人成为奴隶,为了防止贵族随意占领土地,此法令一百年有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贵族的权力,明显有将代表多少人利益的公民利益置于贵族利益之上,由此可知,雅典非常重视古代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除了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地位后,古代雅典还致力于公民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机构建设等的发展,例如古代雅典就有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
据《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一书当中记载伯利克里在建设完善公民大会时说:“我们的制度所以名为民主制度,因为它不是顾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顾全多数人的利益。”
除此之外,据古代雅典的法律记载,不允许公民漠视城邦的利益;哲人和学者不能不参加政治活动,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等等。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非常重视对于公民的参政意识的培养,也反映出繁荣发达的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繁荣的古代奴隶制商品经济
古代雅典的本质上还是属于奴隶主制的社会,但是不同于我国和其他大河文明的奴隶制度,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的城邦,却是以繁荣的商品经济为主要的经济表现形式,工商业经济极其繁荣发达,同时也恰恰是因为有如此繁荣发达的商品经济才造就了古代希腊繁荣的民主政治。
工商业者在社会阶级结构当中占据了主体地位,繁荣的商品经济在《荷马史诗》这一个著作当中就有充分表现,得益于众多优良的港湾,以及古希腊地区多山地丘陵,只能向大海进军,早就来古希腊城邦这一个商品经济繁荣发达的经济特征。
3.城邦制下的小国寡民、各自为政的特点
在古希腊的时代里,始终没有形成像古代中国一样的大一统的社会,恰恰与之相反的是,古希腊的城邦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他们各自为政,过着小国寡民的生活。被西方军事理论家富勒在他的著作《西洋军事理论史》里高度评价的希波战争:“
在历史上,再没有比这两个会战更伟大的,它们好像是两根擎天柱,负起支持整个西方历史的责任。”里。其中希腊军队是由各个城邦组成的联军而非像波斯一样的大一统的军队。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希腊的城邦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
表示古代重视教育的句子?
1、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2、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3、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4、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5、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7、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0、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11、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12、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15、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16、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17、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1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5.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7.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9.略尝辛苦方为福,不作聪明便是才。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1.见者易,学者难。
12.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13.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14.立志在坚不在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15.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
16.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本处以易简为是,接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学素备。
1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8.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学,行之乃见,至其疑处,始是实疑,于是有学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譬之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自出,若安坐则何尝有疑。
1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20.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1.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人惰于进道,无自得达,自非成德君子必勉勉,至从心所欲不逾矩方可放下,德薄者终学不成也。
22.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遇,而终于愚矣。
23.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当其婴孩,鞠之使得所养,全其和气,乃至长而性美。教之,示以好恶有常。如养犬者,不欲其升堂,则时其升堂而扑之。若既扑其升堂,又复食之于堂,则使孰从。虽日挞而求其不升,不可得也。养异类且尔,况人乎。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或曰:“学无益也,如质何?”曰:“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砻诸,有玉者错诸,不砻不错,焉攸用?砻而错诸,质在其中矣。否则辍”。()
26.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27.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28.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2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0.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3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3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9.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4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4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48.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侯。
49.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50.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5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2.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
古罗马重视法律建设的背景?
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发源于意大利。公元前8世纪以前,罗马处于氏族公社时期。传说罗慕路斯于公元前754至前753年创建罗马城。
公元前8至前6世纪的罗马,称为王政时期,此时的罗马尚处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古老氏族的习惯和社会通行的各种惯例,至王政后期国家最后形成时,它们逐渐演变成为习惯法。
公元前7世纪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罗马社会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氏族制度趋于解体。与此同时,"平民"阶层逐渐形成。平民承担罗马大部分的税收和罗马军事义务,但因其不是氏族公社成员,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不能与贵族通婚,也不能占有公地。正是平民为争取权利同贵族进行的长期斗争,客观上加速了罗马氏族制度的瓦解,促进罗马奴隶制国家与法律的形成
以古代名人命名的药?
刘寄奴,据《南史·宋本纪》载: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首先发现这种药,每遇生疮,敷之即愈,因而得名。
何首乌,是唐代一个姓何的老人常以一种不知名的药物来充饥,因而寿高一百三十岁以上,须发仍然黑润,所以后人称这种中药为何首乌。
徐长卿、使君子、杜仲等的命名,也各自有其生动的故事传说。
分析古代秦帝国和罗马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历史背景?
古代秦帝国重视法律治国的背景: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文化的需要。
古代娶妻法律?
封建法律规定:
①同宗同姓不准通婚。唐律规定:“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缌麻以上,以奸论”(见服制)。明、清律都有同样的规定。
②严禁良贱通婚。封建社会的所谓贱民名称历代并不划一,唐代主要包括部曲、客女、乐人、杂户、官户、奴婢。清代以士、农、工、商四民为良,“奴仆及倡优隶卒为贱”(《清会典·户部》)。
良贱通婚为违律婚。按唐律,“诸与奴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婢者,流三千里。即妄以奴婢为良人,而与良人为夫妻者,徒二年,各还正之。”良贱不能通婚,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婚姻关系上的反映。
媵妾制
中国古代法律不准多妻,但允许纳妾。皇帝、贵族在正妻之外还娶媵,媵是随同皇后、夫人陪嫁之妾,其地位比一般的妾高,也叫“贵妾”。一般地主官僚可以蓄妾。法律上妻妾的界限极严,这是因为宗法制要求有嫡庶之分,妻所生子女为嫡出,妾所生子女为庶出,嫡子的社会政治地位高于庶子,在财产继承上优先于庶子,皇室的王位也由嫡子继承。妻、媵和妾的地位不同,在法律上的刑事责任也有差别。
唐律规定:“媵犯妻者,减妾一等,妾犯媵者,加凡人一等。”封建法律为了维护宗法统治,规定妻子只能有一个,而媵、妾则可以有几个,以至数十百个,所以媵妾制实际上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表现。
古代法律官名?
按察使。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