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公益诉讼法律依据? 诉讼写明法律依据的利与弊?

2023-10-27 08:14:08法律法规1

公益诉讼法律依据?

公益诉讼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公益诉讼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环境、资源、食品药品安全、劳动权益等社会公共利益,由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劳动保障组织等社会团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的一种诉讼方式。此外,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也对公益诉讼的实施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公益诉讼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众权益,有效的遏制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诉讼写明法律依据的利与弊?

利:写明法律依据,有利于立案。人民法院诉讼立案有其标准,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写明案由,而案由必须有法律依据。比如你的诉讼是不是有明确的被告、是否人民法院管辖、是否超过时效、有没有基本事实、法律依据是什么等等。

弊:更容易让对方掌握你的诉讼逻辑。诉讼也是一种博弈,如果你把底牌都亮了,对方可以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各种准备来应对。

行政公益诉讼终结审查法律依据

任何诉讼终结审查的法律依据,都是行政处罚法。

民事诉讼便民原则法律依据?

1、调解原则。

调解原则贯穿于审批程序的始终,无论在一审程序、二审程序还是在再审程序中,也无论是普通程序还是简易程序,人民法院都可以使用调解原则。当然,在执行程序中是不能调解的。

2、辩论原则。

辩论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辩论的内容可以是实体方面的,也可以是程序方面;辩论原则也是贯穿于审判程序的始终。

辩论原则要求:当事人没有主张的事实不能作为判决的基础和依据;法院应将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作为判决的事实依据;法院只能就当事人双方在辩论中提出的证据进行调查。

3、处分原则。

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实体权利,也可以处分自己的民事诉讼程序权利。

辩论主义和处分主义要求,当事人在诉讼中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对法官具有严格的约束力,法官只能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对案件进行裁判。

4、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在诉讼中处于平等的诉讼地位,但诉讼权利却是不相同的,当事人不要混淆这两面的概念。

驳回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

第一 、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 必须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且该诉讼请求应有具体的事实、理由支持。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原告有责任对自己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提供证 据加以证明,否则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第二 、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 只有有法律依据的诉讼主张,人民法院才能予以保护,没有法律上的支持,法院则必然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三、原告错误地主张法律关系。 错误主张法律关系是指原告在起诉时提出的诉讼请求与案件事实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

第四、原告超过诉讼时效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 第119条,必须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且该诉讼请求应有具体的事实、理由支持。

诉讼费承担的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第三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应当相应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环境修复公益诉讼法律依据?

环境修复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是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的规定。具体内容是: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益诉讼违法排污案例法律依据?

违法排污发生了,可能当时没有直接受害人,但违法排污确实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会在以后不确定的时间和不确定的受害者身体受到伤害,或经济上受到损失。因此要进行公益诉讼,起诉违法排污者。

以原告身份参加诉讼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行政诉讼的审判依据(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地方性法规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并以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依据。

第五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68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