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又可称为内部财务审计?
内部审计又可称为内部财务审计?
内部审计不等于内部财务审计,内部财务审计只针对财务审计,而内部审计不仅包括财务审计,还包括内控制度完整性和有效性的审计等。内部审计范围广
内部审计审计评价意见?
内部审计评价意见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结果,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对象所作出的综合性评估与鉴定,并且借以判定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存在问题和提出预防措施的一系列活动。
审计评价的原则是指实施审计项目评价过程中应遵循的反映审计评价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的准则。
内部审计现场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现在审计方法很多,一般审计方法有九种:即一是顺查法与逆查法;
二是详查法与抽查法。而具体的审计方法有:
一是审阅法;
二是核对法;
三是分析法;
四是比较法;
五是复核法;
六是查询法;
七是盘点法;
八是调节法;
九是观察法。如核对法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
内部审计别称?
内审(Internal Audit)是内部审计的简称,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独立的评估和监督机制,旨在评估和改善组织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运营效率。下面是一个一般的内部审计流程的概述:
1. 策划阶段:
- 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
- 编制审计计划、时间表和资源需求。
- 与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沟通,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协助。
2. 数据收集和分析阶段:
- 收集相关的内部文件和数据。
- 通过对文件、数据和相关人员的访谈来了解组织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
- 分析数据,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3. 风险评估阶段:
- 评估已识别的风险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
- 评估现有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足够有效。
- 提出建议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措施。
4. 测试和核查阶段:
- 根据审计计划,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流程和控制措施进行实地测试。
- 通过对文件、数据和相关人员的再次访谈来核实并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5. 报告阶段:
- 撰写审计报告,包括发现、建议改进措施和建议的时间表。
- 将审计报告提交给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
- 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清晰度。
6. 跟踪和监督阶段:
- 监督报告中提出的改进措施的实施进展。
- 跟踪和评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 提供审计建议和支持,以帮助组织改进其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请注意,每个组织的内部审计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流程和步骤可能会因组织的规模、行业和特定要求而有所差异。
内部审计特征?
内部审计的特点:
第一,内部审计以内向服务为其工作目的。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审计,其目的是对内提供服务,促进本单位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自身目标。
第二,内部审计根据服务内容确定审查范围,服务内容越广泛则审查范围越广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审查范围主要包括: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
第三,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其本身不参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但审计人员能否正常行使权限、能否不受限制地开展工作,与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因此其独立性是相对有限的。
第四,由于内部审计不具有对外鉴证功能,所以内部审计的审计报告一般只在单位内部使用,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公开和使用。
内部审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促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制定《内部审计条例》
内部审计对象和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内部审计对象是内部审计行为的客体。一般来说,是指本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内部审计的对象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不同而变化。
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1,检查财务与经营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
2,检查保护资产的方法。
3,检查资源的使用效率。
内部审计是审计还是审阅?
内部审计是审计的一种。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由部门、单位内部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审计。目的在于帮助部门、单位的管理人员实行最有效的管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配合并互为补充,是现代审计的一大特色。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可为外部审计提供可信赖的资料,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在中国,内部审计不仅是部门、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被纳入审计监督体系。
内部审计遵循的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
(一)按审计依据来源渠道分类
1.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涉外被审事项,所引国际惯例的条约等。
2.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被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经济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二)按审计依据性质内容分类
1.法律、法规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企业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等。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条例、规定等,如《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入《价格管理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
2.规章制度
主要有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订的规章制度;被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等。如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等。
3.预算、计划、合同
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经费预算,企业单位制定的各种经济计划,被审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等。
4.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如人员配备定额、工作质量标准、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此外,还有国家制定的等级企业标准、优秀企业的管理条例等。
(三)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
1.财务审计依据
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财务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主要部门或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单位自己制定的会计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
2.经济效益审计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预算、计划、经济技术规范、经济技术指标,可比较的各种历史数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等级企业的标准、优良企业的管理规范等等。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的基础上,能够分析解构,能够较严谨地和经济行为对应起来。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