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证据保全流程? 证据保全的理由?

2023-10-05 14:28:56法律法规1

证据保全流程?

证据保全申请,如果是向法院提出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状,该申请状应当载明:

(1)当事人及其基本情况;

(2)申请保全证据的具体内容、范围、所在地点;

(3)请求保全的证据能够证明的对象;

(4)申请的理由,包括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且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具体说明。

如果是向公证机关提出,应当提交公证申请表。该公证申请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证据保全的目的和理由;

(2)申请证据保全的种类、名称地点和现存状况;

(3)证据保全的方式;

(4)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

保全证据的范围,应当限于申请人申请的范围。申请人申请诉前保全证据可能涉及被申请人财产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法院收到申请后,如果认为符合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条件的,应裁定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如果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裁定驳回。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证据的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裁定采取的措施。

证据保全的理由?

某种意义上,打官司就是“打证据”,但有些证据开庭前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此时就需要申请证据保全!

证据保全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依法进行事先的收存、固定或保管, 以保持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措施。证据保全公证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项保护措施。

当事人为了证明自己行为的真实性,以确定应享有的民事权利和应承 担的民事义务及责任,就需向有关机关提出必要的证据来证明其合法、真实性。 但是由于受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证人可能死亡,或出国定居,也可能由于证人 对当时发生的事件遗忘或记不清;有些证据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灭失、变形或被破坏失去证明力;有些物品可能变质、腐烂或被自然耗掉;书证可能被篡改;视听 资料可能被抹去,而失去价值等等,证据保全公证恰恰是为了可能由于上述的情况发生,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设置的一项保护措施。

证据保全公证,可分为诉讼前保全和非诉讼证据保全公证。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与当事人的利益有关的,今后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通过公证,来加以固定和保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证明力。

证据保全与财产保全的主体?

证据保全的主体既可以是当事人,也可以是执法机关。财产保全的主体主要是当事人申请保全。

接受证据清单和证据保全的区别?

接受证据清单是对于当事人递交的证据出具详细的清单,以便于证明法院是什么时间接受的证据,是接受的哪些证据。

而证据保全是在证据有可能毁损、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法院采取措施对证据进行保护,以保证其证明力的一项措施。

证据保全的目的,在于保护证据的证明力,使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材料不因有关情形的发生而无法取得或丧失证明作用,以此来满足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和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的需要。

公证现场如何保全证据?

首先,根据《公证法》第十一条 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公证的事项,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向公证机构申请办理公证。

其次,对于公证机构对公证申请人取得证据过程的保全行为,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

否则公证机构照此出具的公证书将因为违法而导致无效。 也就是说申请公证人,可以采取拍照,或者聘请专家鉴定的方式进行取证。根据《公证法》第二十八条 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 (二)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鉴是否齐全; (三)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 (四)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第二十九条 公证机构对申请公证的事项以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按照有关办证规则需要核实或者对其有疑义的,应当进行核实,或者委托异地公证机构代为核实,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证据保全清单的意思?

证据保指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有关部门采取的固定和保护证据的制度。是当事人基于民事权利,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向法定机构提起收集,固定,保管相关证据,以保持其证明力的活动。所谓证据是能够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保全清单是把所有要证据的目录。

个人可以申请证据保全吗?

可以

如何申请法院证据保全

(一)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保全的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关联,即该证据能够作为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根据。

2、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

3、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商标权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诉前或者诉中提出书面申请。专利权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诉中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同时进行证据保全。

4、保全证据可能导致被申请人财产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及其基本情况;申请保全证据的具体内容、范围、所在地点;请求保全的证据能够证明的对象;申请理由,包括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且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具体说明。

2、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申请人主张的民事关系(如被申请人实施了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

3、人民法院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有效的担保手续。

证据保全措施,不仅可以在起诉时或法院受理诉讼后、开庭审理前采取,而且也可以在起诉前采取。在前一种情况下,法院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采取,也可以在认为必要时,依职权主动采取。在后一种情况下,申请人既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也可以向被保全证据所在地的公证机关提出。但此时,无论是法院,还是公证机关,都只能根据申请人的申请采取保全措施,不能依职权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证据保全申请,如果是向法院提出的,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状,该申请状应当载明:

(1)当事人及其基本情况;

(2)申请保全证据的具体内容、范围、所在地点;

(3)请求保全的证据能够证明的对象;(4)申请的理由,包括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且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具体说明。如果是向公证机关提出,应当提交公证申请表。

该公证申请表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证据保全的目的和理由

(2)申请证据保全的种类、名称地点和现存状况;

(3)证据保全的方式;

(4)其他应当说明的内容。

保全证据的范围,应当限于申请人申请的范围。申请人申请诉前保全证据可能涉及被申请人财产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法院收到申请后,如果认为符合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条件的,应裁定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如果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裁定驳回。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证据的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裁定采取的措施。

电子证据保全方法有哪些?

电子证据概念

  电子证据是指能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数据,它包括多种类型,既有动态电子证据,如网络通信中的语音、实时短信息、电子邮件等传输状态的电子证据,也有静态电子证据,如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网络在日志文件中留下的记录。可见,网上聊天记录也是电子证据的一种。

  电子证据保全方法

  非传统的电子证据保全有两种,网络公正(Cyber Notary Authority)保全和电子文档管理。网络公证,是指由特定的网络公证机构,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上的电子身份、电子交易行为、数据文件等提供增强的认证和证明以及证据保全等的公证行为。

治安案件证据保全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治安案件证据保全措施有扣押,登记。

公安机关证据保全流程?

(一)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保全的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关联,即该证据能够作为证明双方当事人之间民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根据。

2.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

3.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商标权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诉前或者诉中提出书面申请。专利权人及其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诉中提出书面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措施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同时进行证据保全。

4.保全证据可能导致被申请人财产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

(二)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当事人及其基本情况;申请保全证据的具体内容、范围、所在地点;请求保全的证据能够证明的对象;申请理由,包括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且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具体说明。

2.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申请人主张的民事关系(如被申请人实施了侵权行为)的初步证据。

3.人民法院责令申请人提供相应的担保的,申请人应当提供有效的担保手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6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