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内容

企业怎样在劳动合同签订中规避法律风险?

2023-09-28 17:26:26法律知识1

企业怎样在劳动合同签订中规避法律风险?

一、与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

在招聘和录用督训、组训等人员时,存在着不签劳动合同的现象,殊不知,《劳动合同法》已经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在新法颁布后,这种行为存在以下风险:

(1)支付“双薪”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试用期过后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由此可见,试用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内的,仅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即为劳动合同期限,同时,试用期不是:“遥遥无期”,劳动合同法还规定试用期与劳动合同期限挂钩,而且同一个用人单位与同一个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因此,公司、企业仅约定试用期,不仅不能降低成本,反而会增加成本和招致执法部门的严惩。

三、对员工采取担保措施才能避免错失

正如《劳动合同法》第84条规定的那样,“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因此,若企业想避免员工给企业造成损失,最好的办法并不是向员工收取财物或扣押证件,而是通过内部管理,完善责任追究,才能避免卷入法律风险的“漩涡”。

企业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2011年7月1日起,《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这两部关乎全体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带来的观念冲击都是史无前例的。广大用人单位必须尽快学习和掌握这两部重要法律,否则必然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被撞得头破血流!

据统计,有关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劳动争议已经占到所有劳动争议的80%以上,是目前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之一。因此,如何规避劳动关系风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对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笔者在执业过程中,办理过大量劳动纠纷案件,许多企业出于对法律的不了解或漠视,或对具体的操作不清楚,从而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败诉,遭受巨大的损失。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粗浅的阐述,以期引起广大用人单位的注意,有效规避风险:

01.企业一定要签订好劳动合同

02.企业规章制度的依法制定、通过、颁布不容忽视

03.关于购买社保的相关问题

04.加班费问题

05.收集、保存证据,注重举证不能的风险

规避法律风险的意思?

所谓法律规避( evasion of law),是指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对其不利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

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有四个构成要件:

(1)从主观上讲,当事人规避某法律必须是出于故意;

(2)从规避的对象上讲,当事人规避的法律是当事人本应适用的法律;

(3)从行为方式上讲,当事人是通过人为地制造或改变一个或几个连结因素来实现法律规避的;

(4)从客观结果上讲,当事人的规避行为已经完成。

劳务合同规避劳动合同如何规避风险?

不能规避所有风险!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构成了劳动合同关系,派遣服务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三方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劳动法律关系。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

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系劳动合同关系,这种劳动合同与传统的劳动合同有所不同,主要是在派遣劳动合同中雇佣与使用是相分离的;无论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派遣协议中如何分配其权利义务,该约定只对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有效,而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并不生效,被派遣劳动者仍可基于其与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分别形成的法律关系主张权利。

在实际判案的过程中,即使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在派遣协议中约定“工伤事故用工单位概不负责”,该约定对劳动者亦不生效,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劳动者依然可以主张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尽管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并不存在劳动关系,但由于被派遣劳动者是向用工单位实际提供劳动,用工单位享有对劳动者的指挥监督权,双方实际上存在着隶属关系与人身关系的结合,故而为了保护劳动者,将用工单位依据私法上的利他契约而负有的对被派遣劳动者的附随义务通过劳动法而上升为其对劳动者负有的特殊保护照顾义务。

这种保护照顾义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用工单位应当向被派遣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应当保证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及与其他正式职工同工同酬;应当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一般人格权不受侵害等。但为防范企业类似用工风险,用工单位应做到如下几点:

1.用工单位必须审查劳务派遣单位或者提供服务外包的单位是否已与职工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

2、用工单位必须审查劳务派遣单位是否具有劳务派遣资质。

3、建立和完善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或服务外包单位之间责任分担。

一旦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或服务外包单位被法院认定为须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况下,事先的的责任分担约定可为事后的责任分担提供依据,无论劳动者向用工单位还是向劳务派遣或服务外包单位主张权利的,一方承担责任后可依据该约定向另一方追偿超过自己该承担责任的部分。希望能帮到你!

企业如何规避劳动合同风险?

1.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应该了解并遵守国家关于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

2. 勒令劳动合同:确保与员工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中,应注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薪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细节。

3. 统一劳动合同:以确保所有员工的合同遵循相同的标准和程序。

4. 合理的解雇程序:如有必要,确保企业遵循合理的解雇程序,以避免因解雇而引起的法律风险。

5. 培训员工: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培训,并确保他们熟悉公司政策和规定,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议。

6. 留下书面记录:保留与员工劳动合同相关的书面记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维护和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国家的法律和法规都不同,因此企业应该在当地律师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措施以规避劳动合同风险。

商铺转包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1、作为受让人,为预防欺诈,在合同中约定,如果转让人是房屋的所有人,必须具有产权证明,营业执照等其他相关证件;如果转让人不是房屋的所有人,转让人必须具有转让权,比如转让人是房屋承租人,须提供租赁协议,并明确租赁剩余期限,以及租赁协议是否有限制主体变更的相关条款。

2、在合同中约定,商铺的基本信息,包括:商铺的位置、实际有效使用面积、相关的配套设施等。

劳动合同中如何规避社保风险?

关于劳动合同如何规避社保风险:企业可以把人事事务性工作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操作。如:社保外包、公积金外包,招聘外包等,都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公司操作,节省企业的用人成本,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的好处:

1、企业不用设立专门的人事专员或者社保专员,减少一个员工的工资、社保福利、以及其他支出,最少一个月省三四千元员工成本。2、企业可以不需要在多个分公司开设社保账户为员工购买社保、公积金等。3、企业能够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减少事务性工作。4、可以让为了省钱省社保费的企业,选择委托代理公司购买其他城市更便宜的社保。也满足暂不想购买社保的员工需求,减少社保费的支出。

代账公司如何规避法律风险?

代账公司规避法律风险,首先,对客户提供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依法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如何规避?

代持股份的法律风险是存在的。原因是代持股份是指行使所有权与实际股东不同的股东的权利,如果代持股份的人出现了有关违规行为,那么就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比如,代持股份人存在利用其地位谋取私利的行为,那么就会面临诈骗、侵犯股东权益等方面的法律责任。要规避这种风险,需要代持股份人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证自身行为合法合规。同时,也需要股东对代持股份人进行背景调查和技术评估,确保选择正规合法的代持股份人,从而尽可能减少法律风险。此外,政府、监管机构等行业方面也会对代持股份进行一定的监管和规范,也可以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减少风险

如何使得专利受让人规避法律风险?

1、定期做专利侵权检索,注意相关技术的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

2、判断自己的产品是否落入检索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若是,改变产品和/或工艺设计,绕开专利保护范围。若绕不开,准备宣告专利权无效材料。

3、自己多申请专利,增加谈判的砝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57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