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冰心简介及其作品简介?

2023-09-28 12:51:34法律法规1

冰心简介及其作品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著作有《冰心全集》

巴金的作品及其简介?

《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听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觉新;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反抗意识。 觉民;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 梅,喜欢觉新,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 鸣凤 ,内心渴望爱情却又不敢表达出来,很无奈。 小说一开头写风雪中那“黑洞”似的公馆,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写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 这一开头一结尾,颇有艺术匠心,在读完全书之后,使人不能立刻离开书中的世界。 《家》虽然有不少缺点值得推敲,却不愧是三十年代长篇小说的名著,足以和其它诸大家并耀争辉。 《家》的主要缺点是通篇缺乏艺术锤炼。我手头的这部《家》,是一九五一年的修订本,已改去“用字不妥当的地方”及“删去一些累赘的字句”,可是若干章节读来仍感到难以下咽。总括说来这部小说,描写和叙述参半,“难以下咽”多在叙述的部分。许多对话,太急于表达思想,而失去口语的活气和韵味,读来好象听演讲。 这些缺点与当时巴金的文学观点有关。他无数次的表白:“文学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终就不曾想知道……我不曾读过一本文学的书。”又:“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可知他对文学的粗暴和轻蔑。这当然是一种无知的幻稚。不论你出于什么动机写小说,只要你当作文学作品出版,投进文学的世界,你就要受艺术尺度的衡量。 正因为在写《家》时(当时二十八岁),巴金还对文学这样蒙昧无知,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见他天赋之高。这部小说的魅力在左列几点: (一)作者抓住了那个变革时代的焦点,抓住在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家》是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换个方式说,《家》的角色、情节和主题三者的配搭甚是匀称、和谐。由于整体的结构完整,遂使部分文字的生涩和粗糙显得有重要了。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之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五一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写道: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英国历史及其简介?

英国简介:

英国全名叫做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

除本土之外,其还拥有十四个海外领地, 总人口超过6600万,其中以英格兰人(为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占83.9%。

英国历史:

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力迅速壮大。

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英国统治的领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取得了胜利,但国力严重受损。到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解体,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地位被美国取代,不过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

生料带规格及其简介?

说起生料带,或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东西。确实,生料带是一种安装水暖或者安装厨卫连接水管时才会用到的东西。对生料带比较熟悉的人一般是水暖安装工人或者厨卫安装人员。生料带主要是应用在水路管件连接的地方,起到了对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漏处理。

  生料带是一种新型连接口的辅助材料,其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了解聚四氟乙烯的人员都知道,聚四氟乙烯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优异的绝缘性能和可靠的耐腐蚀性,同样,以聚四氟乙烯为主要原料的生料带就具有聚四氟乙烯所具有的这些优质性能,另外生料带还具有了优良的密封性和自润滑性。由于生料带具有了这些优良的性能,就觉得了生料带必定大有用途。所以,生料带除了在水暖安装行业被广泛使用外,还在天然气输送、电子电气工程和塑料化工行业得到了广阔的施展拳脚的舞台。

  由于生料带具有极为广泛的用途,为了适应各个行业的需要,目前生料带具有多种规格。一般生料带的规格有:宽度为12mm、19mm和25mm;厚度为0.075mm——0.2mm不等;长度为10m——50m不等。另外,如果我们在使用时,需要特殊规格型号的生料带,我们还可以联系生料带的生产厂家进行定做。

  当然,除了生料带的规格具有多种多样外,生料带的界面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有O型、V型、J型生料带,也有矩形、方形以及多种其他形状的生料带。并且,生料带的材质方面也具有了多样性,除了主要原料为聚四氟乙烯的生料带之外,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了主要原料为橡胶的生料带、非石棉的生料带以及PTFE的生料带等等多种材质的生料带。总之,随着生料带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生料带家族也是随着越来越壮大。

  目前,生料带家族为了扩张应用的行业领域,已经出现了液态生料带。而且,液态生料带不仅具有了固态生料带所有的有点外,还具有极高的粘结强度,并且在施工中使用液态生料带,可以实现快速安装,截止至目前为止,液体生料带已经有了取代固定生料带的趋势,而且液体生料带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螺纹密封材料。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中国的法律历经千年,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源远流长,渐序完善。

原始社会的氏族成员在共同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氏族习惯,由其调整社会关系、规范成员行为,部落首领在氏族习惯的基础上设范立制,促使了氏族习惯向奴隶制习惯法的演变。这是我国早期法律制度的萌芽。

在夏商时期,司法制度中神罚和天判占据了一定比例,但与此同时,部门法的数量渐渐增加,法律内容开始丰富,司法制度也在向前推进。周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礼刑并用”的法律制度,“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对后世的治国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历时500年,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法制也随之发生变革。这一时期,实现了法律的成文化、公开化,并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法典——《法经》。

同时,商鞅改法为律,产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律——《秦律》。为适应时代的变迁,各国诸侯分别实施变法,其中著名的变法行动就有李悝变法和商鞅变法。

秦汉时期社会得以发展,经济得以繁荣,成文法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朝的统治者总结秦末动乱的根本原因,确立了“黄老无为”、“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董仲舒首倡“春秋决狱”的司法原则,这种“内法外儒”的法律制度,深刻的影响着汉朝及以后历代封建法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形式逐渐规范,律典体例趋于完备,条文规定简约明晰,“官当”“八议”“准五服以治罪”等一系列新制度的创立,不仅推进了我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

唐朝历经290年,中国传统法律发展至鼎盛时期,《唐律疏议》标志着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了最高水平,我国现存最早的行政法典《唐六典》也产生于该时期。

同时,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对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中华文明圈国家法制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华法系。在宋朝,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我国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宋刑统》。明朝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刑乱国用重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法制建设,颁布了《大明律》。

到了清朝,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其法律制度集历代封建王朝之大成,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完备的顶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封建法制体系。

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思想文化教育的进一步腐朽,商业和市场的进一步压抑,吏治的进一步腐败,已昭示君主专制政治山穷水尽。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开始推进全面法制改革:吸收西方法律理论与法律制度,改革司法制度,建立近代司法机构。迈出了中国传统法制向近代转型的关键一步。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掀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之路。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999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中国法治建设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追寻良法善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依法治国。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党代会的形式对依法治国进行总体部署和全面规划,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意义重大,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断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基本格局。

林语堂的简介及其主要作品简介?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王昌龄简介;及其代表作?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郑君里简介及其代表作?

  郑君里,男,(1911-1969),曾名郑重、千里。原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  郑君里是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于1928年进入南国艺术剧院戏剧科学习,后加入南国社。1932年任联华影业公司演员,在《新女性》、《野玫瑰》《大路》、《迷途的羔羊》等 20多部影片及一批著名话剧的演出中饰演重要角色。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三队,后任抗敌剧团副团长。抗战期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新闻部主任,拍摄长纪录片《民族万岁》。1946年后任上海昆仑影业公司导演,与蔡楚生合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为出色的便是独立执导影片《乌鸦与麻雀》。郑君里在五十年代又导演了《枯木逢春》与《林则徐》、《聂耳》。他的《枯木逢春》有着中华民族水墨画般的意蕴,而《林则徐》、《聂耳》这两部人物传记片,既真实地表现了过去年代中的历史人物,又不完全囿于历史的局限,达到了当时传记片人物创作艺术质量的高峰。  其中《聂耳》获得第12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传记片奖。1995年被评选为“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导演奖”。郑君里有大量电影著述存世。  文革开始后,郑君里在“隔离审查”中倍受折磨,于1969年4月23日死于狱中。  资料来源:吴贻弓主编《上海电影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  经典作品:《乌鸦与麻雀》《林则徐》《聂耳》《枯木逢春》

佛教主要派别及其简介?

佛在世时,原无宗派之分 八大宗派系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及净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是一般盛行的十大宗派。佛教初来中国,并无宗派之分,后因佛典翻译昌盛,思想体系与义理各有独到之处,复以师承各有法脉,所着重之经论互异,遂依其特色分类判摄,而于隋唐时期个擅道场,大放异彩。实则八大宗派之共同精神,可以[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我。]来概括统摄。所谓:“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要契理契机,法法皆通涅盘城。祖师大德苦心判摄,乃为方便众生明了佛法奥义。无论各个宗派,皆有其难能可贵之处,应平等视之。但弘扬正法,仍需因缘具足,切勿非人是己,致失佛法本旨,所谓“诤与道相违,不可不慎。”修习者亦当随机拣择。盖佛法固有深浅偏圆之别,并无好坏是非之分,彼此尊重,尽份发展,更能带动正法的兴盛。 虽然佛门有分宗派,但只是为了方便大众学习,此正是因材施教,就如同一所大学,有许多的学科,学系一样,虽然个个分门别类,但只是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自己选择来学习,虽然学科不同,但是却不离开同一所大学,所以佛法也是,宗派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但都是佛教,因此实则八大宗派并没有门户之见,山头主义。佛教是一体的。又如同我们的身体器官功能都不一样,脑啊,心脏啊等等都不一样,可是呢,却在同一个身体,宗派就如同各个器官各有作用,佛教就是一个身体,谁都离不开谁,佛教是一个整体!

《小王子》作者及其简介?

《小王子》作者及其简介:

圣埃克絮佩里 (1900-1944),出生于法国里昂,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中服役,曾是后备飞行员,后来又成为民用航空驾驶员,参加了开辟法国—非洲—南美国际航线的工作,其间他还从事文学写作,作品有《南线班机》、《夜航》等等。

1939年德国法西斯入侵法国,鉴于圣·埃克苏佩里曾多次受伤,医生认为他不能再入伍参战。经过坚决要求,他参加了抗德战争,被编入2/33空军侦察大队。1940年法国在战争中溃败,他所在的部队损失惨重,该部队被调往阿尔及尔。他随后即复员,只身流亡美国。

在美国期间,他继续从事写作,发表了《战斗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以及《小王子》。

1943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回到法国在北非的抗战基地阿尔及尔。上级考虑到他的身体和年龄状况,只同意他执行五次飞行任务,他却要求到八次。1944年7月31日上午,他出航执行第八次任务,从此再也没有回来,牺牲时年仅44岁。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5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