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一)公司的概念
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态,是依照法定的条件与程序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事组织。我国《公司法》所称的“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两种类型(一人公司与国有独资公司属于特别规定)。
【关联法条】《公司法》第3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二)公司的特征
公司具有下述三个基本法律特征:
1.法人性
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律拟制人,简称法人,既然是以自然人为蓝本进行拟制,那么自然人遵循“自己责任”原则,法人也应遵循此原则,做到依法设立、意志自由、财产独立、责任自担,这种特质被称为法人性。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人资格的取得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须依法设立
凡在我国境内设立公司必须依《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例如《商业银行法》)、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办理相关的登记手续,领取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有的公司例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的设立还须经审批程序。
(2)须具备必要的独立财产
公司的原始财产由股东的出资构成,股东一旦履行了出资义务,其出资的财产权即转移至公司,构成公司的财产,公司的财产要与股东的个人财产相分离。公司财产的独立性,是公司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进而取得法人资格的基础,也是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以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为限)的依据。
【注意】《公司法》将普通公司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只有部分特殊公司仍为实缴制。
(3)须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公司具有名称权,任何公司必须要有自己的名称,如同每一个自然人拥有自己的姓名,公司的名称是公司注册成立时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有限责任公司要在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样,股份有限公司须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样。例如“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组织机构即指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会)、执行机构(董事会)和监督机构(监事会)。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大体相同而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有更强的规范性,而后者则有较多的灵活性。
公司的场所是公司实现其设立目的实施经营的地方,公司还必须有自己的住所,其住所可以与经营场所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4)公司必须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商事活动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独立的责任是指公司必须在自主经营的基础上自负盈亏,用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独立承担责任。因此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有限”二字并非指公司的责任是有限的,而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或认购股份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而已,公司对外承担的是无限责任。
【注意】公司违反法律规定需要承担刑事、民事与行政责任时,若其财产不足以支付全部法律责任,则应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社团性
体现为公司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股东出资组成。一人公司、国有独资公司是公司社团性的例外情形,这两种公司都只有一个股东。但公司的社团性除了含有社员因素外,还有团体组织性的含义,公司与单个人的个人特性不同,它是一个组织体,就这个特性而言,一人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一样体现了公司的社团性特征。
3.营利性
公司的设立和运作均以营利为目的,它可以从事各种营利活动并将其营利所获得的利润分配给成员(股东)。这点区别于非营利性法人组织,非营利性法人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组织,其宗旨是开展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宗教活动、学术活动等,它们可以从事商业活动获取利润,但盈利是其手段而非目的,其营利所得也不能直接分配给成员。
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一、概念: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社会规范,它是构成法的体系的最基本细胞。
二、特征:法律规范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其适用和遵守要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其他社会规范既不由国家来制定,也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
展开说明:法律规范又称为法律规则,是指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法律上的某种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特殊行为规则
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 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 特征:
1、私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等私主体作出的行为,与政府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作出的国家行为、法院依审判权作出的裁判行为相区别。民事法律行为是由自然人、法人依意思作出的变动民事关系的行为,而不是利用公权力作出的行为。
2、合法行为 所谓合法,就是说它所追求的效果“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这说明自由是有边界的,任何人的行为不得以损害他人的权利或破坏公共秩序为代价。这也是法律行为与违法行为的区别。
3、表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当事人想要实现一定效果的内心意思对外表示。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具备意思表示这一要素,不具备意思表示,就不称其为民事法律行为。
4、意思决定效果的行为 民法的基本理念是意思自治,它主张人们在民事生活中自己做主,自己负责。只要意思表示中所要实现的效果是合法的,法律就听任其依照内容发生法律效果,设定权利,负担义务,或使权利义务变更、终止。
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法律是统治阶级以国家名义制定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规定了个人和组织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有别于道德规范和技术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以国家的名义制定的。
3.法律通过规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4.虽然现代法律规范极为复杂,但是法律的内容必须由立法者以文字的形式明确地表达出来,才能生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5.法律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法律的概念及特征?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
1.规范性: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能够去调整、去制约行为。
2.国家意志性:是由国家制定的规范;
3.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4.强制性:法律是必须遵守的;
5.程序性:有严格的程序要求的,比如:起诉-一审-二审 - 终审 - 宣判等以及米兰达规则这些都是有程序可循的;
6.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最低工资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的劳动的前提下,他所在的用人单位必须按法定最低标准支付的劳动报酬。特点:
1、最低工资保障范围,不仅包括劳动者本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且也包括劳动者赡养的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
2、最低工资数额由最低工资率确定
3、最低工资只确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它要求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向本单位劳动者支付工资或通过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数额时,均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率确定的工资标准,否则,约定无效,并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法律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概念: 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基本特征: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5、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6、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简述法律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
法律思维是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模式,或叫思维方式。 一位普通人看到钟表不走了,可能会说“这只钟表坏了”,但一位法官或律师看到钟表不走了,只会说“这只表不走了”,绝不会说“这只表坏了”。这就是普通人与法律人思维的不同。
基本特征
1、法律思维是主体认知客体的一种方法。法律思维的主体是指法律职业者,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客体是指法律规范和客观现实。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世界就分
法律思维
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主体和客体相分而结成认识关系②,认识的方法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思维。法律是人类思维创造的产物,同时又具有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客观性,徒法不能自行,法律理论为法律介入社会生活提供了依据,法律思维则为法律与人类社会生活的互动提供了方法。
2、法律思维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最低标准的一个思考过程。进入法律视野的客观事实经常呈现纷繁杂陈、杂乱无章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法律思维作为理性的思考方式,需要对大量的现象进行分析加工,“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③这种飞跃本身就是思考的结果。但是,由于法律思维的对象一般都是发生过的事实,法律职业者只能根据符合程序要件的当事人的主张和举证,以及依照法定程序收集的信息和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只能达到程序要求的法律真实,而不可能完全再现客观真实。因此,法律思维虽然是主体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过程,但这种思考以达至法律真实为标准,即所谓的合法性优于客观性④。
3、法律思维以法律职业者的法律知识和经验阅历为前提。与法律职业者相关联的不仅是法律规范整体,还涉及到具体的事实构成。法律思维不可能凭空产生,其必然以对事物的“先见”为前提。所谓“先见”是指个人在评价事物时所必备的平台,其先前的生活阅历、知识等构成理
法律思维
解倾向的基础因素,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⑤。法律职业者运用法律思维,必须具备深厚的法律知识底蕴,否则思考法律问题就会没有依据和方向;同时,法律职业者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否则就无法认识事实构成。因此,只有具备了法律知识与“先见”这两个前提,法律思维才可能发生。
4、法律思维以法律规范和客观事实为思考质料。法律思维的逻辑起点是进入法律视野的自然事实或者说案件,这些自然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动机等等。法律思维通过法律规范要求,区分出自然事实和法律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区分出法律事实的性质。法律思维的过程就是将法律研究和事实研究结合起来的过程,法律规范和客观事实则是这个思考过程的质料。用简图可以表示为:自然事实→初步法律研究→法律事实及其性质→法律事实和证据研究→深入法律研究→裁判事实。
5、法律思维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指引,以停止纷争为目的。如前所述,法律思维是一种法律方法,其既是实现法治的条件也是法治自身的固有要求。关于法律思维以法治理念为价值指引的问题,将在下文论述。多数情况下,法律思维表现为一个判断过程,以得出结论并给出理由为结果,其现实意义就是定分止争,即案件的审结。定分是对争执问题是与非的判断,止争是在判断的基础上据法裁断,给出法律结论和理由。在此,法律的目的与法律思维的结果形成了契合。
简述合同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合同,也叫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而形成的协议。
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①合同是一种双方的法律行为,并以意见表示一致为条件。
②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合同双方当事人处于平等地位,不允许任何一方对他方进行限制或强迫。③合同是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不能是违法行为,而只能是合法行为,如果合同是违法的,就会引起合同无效,甚至当事人要受到追究和制裁。④合同是从法律角度明确当事人之间特定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文件。合同在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某种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以实现当事人的特定经济目的。
快递服务合同的概念和法律特征是什么?
根据邮政局于2007年9月12日发布的邮政行业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快递服务是指快速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包括收寄、投递、签收等环节。可见,快递服务合同即是有关寄件人和快递服务公司之间订立的有关快递服务的契约。一般,快递服务合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快递服务合同自寄件人与快递服务公司工作人员双方在合同上签字时生效。如天天快递在其面单契约中规定快递服务合同自寄件人、揽件公司收寄员在快递运单上签字或盖章后成立。(二)快递服务合同中寄件人和快递公司的权利义务条款一般由快递服务公司单方拟定。(三)快递服务合同权利义务的具体体现的是快递运单,即用于记录快件原始收寄信息及服务约定的单据。如申通快递规定运单及背书即注明是消费者与申通快递公司之间签订的运输合同。
依据《合同法》分则关于有名合同的规定,快递服务合同的法律性质上属货运合同的一种。货运合同是指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缔结的,以承运人将约定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并交付给收货人的合同。分析货运合同和快递服务合同的两者概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合同标的的一致性。货运合同的标的是承运人运输货物的行为,快递服务合同具体化为快递企业的快速递送行为;(二)合同均易涉及第三人。当托运人指定的收货人并非自己时,合同就涉及第三人。第三人虽不是两类合同的当事人,但却是合同的利害关系人而享有相应的权利,如验货与提货权;(3)合同均以完成一定行为为履行要件。承运人需将货物交付收货人才算履行完毕,快递企业需将快递物品交付收件人才算履行完毕。
关于快递服务合同的法律适用,因快递服务涉及邮政管理方面的内容,且因快递服务合同纠纷的不同,适用法律规范亦不相同。具体而言,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层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第一、依据法律规范的条文,2009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的《邮政法》中对邮政以及快递业务做了规定,其中第45条规定"邮政普遍服务业务(指按照国家规定的业务范围、服务标准和资费标准,为境内所有用户持续提供的邮政服务)范围内的邮件和汇款的损失赔偿,适用本章规定。邮政普遍服务业务范围以外的邮件的损失赔偿,适用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所以《邮政法》将作为竞争性业务的邮政特快专递与其他快递邮件视同一样,故在快递损失赔偿有关问题上直接适用民事法律规定。
第二、依据快递服务合同的性质,因快递服务合同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货运合同,所以快递服务过程中纠纷的法律适用应当首先适用《合同法》第十七章第三节关于货运合同的规定。用户委托快递企业寄递物品,寄件人在寄递详情单上签名并交邮,双方形成快递服务合同。物品发生损毁或延误,属于快递公司没有按合同约定履行寄递责任,快递公司应当承担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第三、依据请求权的基础规范竞合,因法律规范存在竞合的问题,故当事人请求权选择基础规范不同,适用不同的法律条文。如《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因寄运人委托快递公司邮递的是物品,一般而言,在快递公司完成交付前寄件人享有物权,而快递公司将货物丢失的行为则直接侵害了相关方的物权,在寄件人拥有物权的情形下实质上构成违约与侵权的竞合,从受害人享有的请求行为人承担责任的权利角度看,也是请求权竞合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