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能提供法律帮助吗?
一、社区能提供法律帮助吗?
看你所在地域有没有实行律师下社区类的政策,或者叫送法下社区等类的活动。
如果有的话每个社区都会与一个执业律师结成对子,每个星期该律师会到该社区坐班咨询半天,您届时就可以到社区指定的地点进行免费咨询。关于以上疑问您可以到您社区去问一下,或者拨打社区的服务电话进行询问是否有以上服务。
社区没有帮助的义务,得看你所在社区建设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社区建设的好,各项服务都很到位,例如设立法律服务室或者法律咨询平台或者法律调解员之类的,是可以提供法律相关咨询或者帮助的。另外,司法部门会到社区做法律宣传与社区有业务联系,你可以先找社区了解了解。
二、一些单位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但群众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领导把工作交给你,你怎办
【破题公安类】 开展基层法律咨询,对于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破题地税类】
深入基层开展相关法律咨询活动,对于普及税法知识,提升纳税意识,推进税法工作在基层的顺利开展有着现实意义。
【开展公安类】
1、了解前期的活动形式,对参与的群众进行随机调研,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想法,有针对性的出方案。
2、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与其息息相关的法律咨询活动。比如,利用媒体平台,如交通台,进行最新交规的咨询与答疑;进社区,联系街道办人员,通过情景AB剧,个案援助等方式,就民事方面的问题进行咨询;进工地,通过发放案例的宣传册,进行劳动法的讲解;诸如此类。
3、反馈和总结。
【开展地税类】
1、了解前期的活动形式,对参与的群众进行随机调研,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想法,有针对性的出方案。
2、确定咨询主题,多样化开展税法咨询工作。比如,确定营改增的咨询活动,深入到中小企业进行税法宣讲和答疑;到商品流通市场,针对商户,采用现场设点咨询,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方式。
3、反馈和总结。
三、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答:有两个途径:一是法院指定,二是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一,法院指定主要是刑事案件中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①公诉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②被告人为盲、聋、哑和未成年人的,如果没有指定辩护人,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律师;其他残疾人和老年人为被告而因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律师。③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律师。④法院认为案情重大,需要进行辩护的,法院也应当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
第二,向法律援助机构或司法行政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向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司法行政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必须由单位或居民委、乡村出具特别困难的书面证明,如果申请事由合理,受理机构应当在收到当事人书面申请的20天之内予以答复。当事人如果对不予援助的决定有异议,可以要求重新审议一次。如果法律援助机构同意提供法律援助,当事人、法律援助机构、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三方需要签订法律援助协议书,以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四、社区助威小人在哪?最好有配图哦
社区,小岛,舞台后边。
五、法律援助有哪些案件类型
就法律援助范围来说,民事、行政方面,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
待遇;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等六类事项,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刑事方面,具备法定情形的,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此外公民可以依法申请刑事法律援助。根据《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可补充规定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目前各地制定的补充事项范围主要集中在家庭暴力、虐待、遗弃以及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医疗事故等方面。
六、如何开展司法行政工作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一、把握大局、明确定位,积极构建网格管理新格局
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创建给司法行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立足“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营造法治氛围”的职能定位,采取措施,切实增强社会参与度。抓领导、强组织。
设立由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管理委员会、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工行委、乡镇(街道)层层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领导格局。在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以及交通、劳动争议、集贸市场等行业和领域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推选(聘任)了人民调解员、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矛盾纠纷信息员,并实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在司法所指导下共同担负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整合司法助理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社区矫正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组成了司法行政工作网格服务团队,将司法行政工作与基层网格有效对接,使各项工作职能全面融入到“网格”中。依托社区文化驿站、社区居民之家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对发现的矛盾纠纷苗头、及时进行调处化解;按时上报网格内各类法律需求信息、开展日常法制宣传活动;及时向法律援助工作站报告群众的法律要求、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及时对网格内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开展帮扶工作等。
二、转变思路、夯实基础,不断探索网格管理新措施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要求,使司法行政工作体系由垂直型向网格型转变,工作力量由独立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工作方式由注重管理向突出服务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公共服务模式转变,由条线、单向的管理运行机制向网格、互动的服务管理运行机制转变。工作理念上,始终坚持“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理念就是最好的创新”,立足最大限度缩小服务半径、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效能的思路,强基固本,把业务融入到网格中,把工作力量凝聚到网格内,做到问需于民,对网格内居民、企事业单位进行动态化、常态化服务。网格管理员自觉担负起司法行政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宣传服务者的责任,使网格工作“三清”,即网格“基本社情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职责清”;实践中做到主动服务,“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坚持“化早、化小、化苗头”,理顺关系、疏导情绪,使隐患排查防范到位、矛盾纠纷化解到位、法规政策宣传到位;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坚持“不歧视、不嫌弃”,
实施“三个一”管理模式。即:第一时间入户走访、第一时间制定矫正方案、第一时间实施心理辅导。网格管理员每月逐一走访管控对象,实时核实本网格内重点人员变动情况,做到底数清;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活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到情况明;及时提供就业培训、低保、困难救济、法律咨询等帮教服务,做到服务好,最大限度理顺不满情绪,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实现管理效果最大化。管理方法上,建立与开放、动态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工作方式,以做好特殊人群的衔接管理为重点,推进对拟适用非监禁刑罪犯庭前调查社会评估制度,为法院判决提供有力依据
三、建章立制、推进管理,有效提升网格工作新效能
高度重视规章制度在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网格化管理的重要作用,立足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在规范运作,增强工作主动性上下功夫。认真分解和落实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目标和责任,把司法行政各项服务职能融入网格并进行全面梳理,规范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流程;进一步明确工作业务范畴,规范网格服务队伍定期走访、采集信息、解决处理等工作流程,并抓好业务操作培训,提高网格化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为主题,全面夯实司法行政在社区网格中的根基,建立统一集中培训、业务咨询工作机制,设立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建立司法行政工作QQ群,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重要情况报告等制度。在司法所悬挂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制度牌。同时,建立网格工作评价、培训、考核、激励制度,落实群众参与评议、监督,实行司法所定期联系和日常坐班制度,保障工作运行。在兑现奖惩,激励工作积极性上下功夫。把开展网格管理服务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评的内容,制定检查、评价、考核、奖励、处罚办法,并与评优评先挂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