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一审完毕诉讼费没交会怎么办?

2023-08-30 07:03:02法律法规1

一审完毕诉讼费没交会怎么办?

一审完毕诉讼费没交,怎么办,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是原告,按道理应该预缴,如果没有预缴会视为撤诉的。但没有预缴,一审不仅立案还处理完毕,说明有减免情况而没有预缴。

作为原告,如果最后结算是自己缴纳诉讼费,应该及时缴纳,或者在申请执行时缴纳。

作为被告,法院可在执行时,一并执行诉讼费。

诉讼费承担的法律依据?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二十九条 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第三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应当相应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 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法律援助的诉讼费多少?

法律援助是不收钱的。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诉讼费由谁承担的法律规定?

诉讼费由诉讼双方各自承担的法律规定。因为在民事诉讼中,原告需要向法院支付诉讼费,被告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案件受理费用。根据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诉讼费用应由案件当事人自行承担,原告和被告各自负责自己的诉讼费用。此外,在刑事诉讼中,国家出资,不需要当事人承担任何费用。而在行政诉讼中,则由原告承担一部分或全部的诉讼费用,被告不需要承担。

不按时交纳诉讼费的后果?

回答如下:不按时交纳诉讼费的后果可能会导致以下情况:

1. 程序延迟:如果当事人没有按时交纳诉讼费,法院可能会暂停或延迟其案件的处理,直到缴纳费用为止。

2. 案件被驳回: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缴纳诉讼费,则法院可能会对其案件进行驳回处理。

3. 被判败诉:如果当事人在审理过程中未缴纳诉讼费,则法院可能会判决其败诉。

4. 拒绝申请财产保全:如果当事人未按时交纳诉讼费,则法院可能会拒绝其申请财产保全。

5. 被强制执行:如果当事人未缴纳诉讼费,则法院可能会通过强制执行的方式来追缴费用。

综上所述,不按时交纳诉讼费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当事人一定要按时缴纳诉讼费。

不社交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一个人不主动社交,那么将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有效的社交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能力,会对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当然,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和工作比较佛系的的人,不喜欢主动社交,那也不是不可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无欲无求,落得轻松自在,也未尝不可。

法律援助村委不盖章怎么办?

申请法律援助,要甶所在地村委会或社区开具家庭困难证明。如果村委会不出具不盖章,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是你的家庭收入可观,不属困难家庭,与事实不符,村委会不愿弄虚作假,欺骗法援中心。

二是村委会有人想凭权力吃拿卡要,故意刁难。

前者是事实,你无法改变。

后者你就可以到乡镇去找信访办或领导,说明原因

起诉不找律师要诉讼费吗?

1、案件受理费只是诉讼费的一种,是起诉时交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人民法院决定。

  2、起诉离婚的费用是交给法院,按有关规定,起诉离婚的费用一般由原告预交,败诉方承担。

  3、原告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作出立案受理决定时,同时通知原告预交起诉离婚的费用,最后法院依“告预交,败诉方承担”的原则确定起诉离婚的费用承担方和双方责任的大小各自承担的比例,如果诉讼费交缴后原告又撤诉,人民法院只退还诉讼费的50%。

诉讼费计算器靠谱不?

诉讼费计算器相对来说比较靠谱。全国各地法院收取的诉讼费标准很少会有变化,且收费标准也是比较固定的,各地区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以诉讼费的计算器所统计的数据也相对是比较准的,当事人在进行诉讼当中使用诉讼费计算器计算诉讼费误差也不会很大。

祖传国宝不上交会怎样?

祖传文物是不需要上交的。

祖传的文物属于私人财产,不需要上交,私人财产是受法律保护的。我国相关法律里是有明确规定的,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文物的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46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