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内容

聚赌的案底是永久的吗?

2023-08-05 05:04:14法律知识1

聚赌的案底是永久的吗?

如果不超过五万,你也不是发起人,不会留案底。行政处罚。

嫖娼、赌博,一般是治安违法行为,对应的是行政处罚。

案底的话,是指犯罪记录。公安部已明确规定,除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确认有罪外,其他情况均应当视为无罪。有关人员涉嫌犯罪,但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裁定,或者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办案单位撤销案件、撤回起诉、对其终止侦查的,属于无犯罪记录人员。

所以从法律规定层面来看,行政处罚不属于犯罪记录,但行政处罚在公安系统里面仍然会有记录。

网络贷款的法律规定?

5月9日消息,银保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1

截图来源:《办法》(第一章第六条)

《办法》公布后,个人信用贷款(用于消费的)如果用户选择“到期一次性还本”,那么可获得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再无“36期慢慢还”这种还款方式了,只有1年。

2

截图来源:《办法》(第二章 第二十四条)

《办法》规定,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

《办法》强调,互联网贷款资金用途应当明确、合法,不得用于购房、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品和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不得用于固定资产和股本权益性投资等。如发现贷款用途违法违规或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的,应当采取措施提前收回贷款。

大家记住啦!《办法》非儿戏,切莫不当回事。首付不够咱可以慢慢攒,但切莫去借信用贷干这个事。

而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用途,举例来说,借钱去赌博肯定是不行的,借钱去吸毒肯定也是不行的。

3

截图来源:《办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

这个【放款控制】主要说的是什么呢?

比如借款人B,成功借到3万元,已获额度。等待下款的时间又去别的机构借了一笔。但是第一家下款时间距离授信时间超过1个月了,于是第一家商业银行在放款前还会查询借款人B的信贷记录,尤其是新增贷款记录,那又借的这一笔,很可能会导致第一笔借款无法正常下款。

所以短时间内的多头借贷是万万不可能了。

4

截图来源:《办法》(第五章第五十二条)

《办法》此处规定,要以醒目方式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咨询投诉渠道”也在其中。这样子,我们在发现产品有问题的时候,就不怕投诉无门啦。

另外关于贷款主体、实际贷款年利率等都要求项目形式充分披露,这也说明了,《办法》对互联网贷款的合规约束。借款人借钱的时候,所有信息一目了然,充分了解后再判断自己是否要借。

5

截图来源:《办法》(第五章 第五十六条)

不管是新老版本,均对暴力催收零容忍。

《办法》延续了以往版本的条款:商业银行不得委托有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记录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贷款清收。商业银行发现合作机构存在暴力催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当立即终止合作,并将违法违规线索及时移交相关部门。

新增了一条:商业银行应明确与第三方机构的权责,应当要求其不得对与贷款无关的第三人进行清收。

整体上,催收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难做。作为对冲,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对各类逃废债行为的打击力度。

以后借款人再也不怕咱爹妈接到电话说:你儿子欠了我们好几万,赶紧让他还钱,不然就上你家大门泼油漆!(举个例子)

总的来说呢,互联网贷款新规出来,不仅约束了贷款机构,也约束了借款人,保障了双方的权益。聚及金融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借贷之前谨慎些,不可过度消费,也别轻易相信他人!

网络言论的相关法律规定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网络犯罪的最新法律规定?

       我国针对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三个层面:

一、有关互联网安全和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其中,《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一至第五条从不同层面规定了网络犯罪的刑法问题,规定了五类网络犯罪的刑事责任。

     《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重点关注的是网络信息安全保护问题。如第一条规定,不得窃取或以非法手段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主要针对的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服务规范问题。

二、刑法有关网络犯罪的专门性规定

 第285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第286条:规定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第287条:对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其它犯罪的提示性规定。

第363条:制作、复制、出版、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364条: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或者其它淫秽物品的规定。

三、有关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主要包括:《关于办理网络赌博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两高颁布的《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若干问题的解释》及《解释(二)》,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法颁布的《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等。

      有关网络犯罪的立法已经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专业和全面,企图钻法律空子,以身试法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

网络销售图书法律规定?

必须是健康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严禁黄,赌,毒,等有害社会的内容

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法律规定?

针对沉迷网络游戏这一“重灾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第七十四条规定,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插入网络游戏链接,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

此外,第七十五条规定,网络游戏经依法审批后方可运营。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且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同时,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网络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1.知情权。用户有权知道网站收集了关于自己的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以及该信息会与何人分享。

2.选择权。网络用户对个人资料的使用用途拥有选择权。

3.合理的访问权限。用户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并修改错误的信息或删改数据,以保证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与完整。

4.安全请求权。网络公司应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阻止未被授权的非法访问。

5.赔偿请求权。网站利用个人信息资料侵犯用户隐私权时,用户有权要求网站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造成损失时有权要求赔

法律规定的网络身份信息指的是什么?

一般是指户口本上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在户籍部门以及公安部门备案的,属于受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

其他如子女信息、个人通信信息、单位信息等都属于个人身份信息,这些个人身份信息具有特定性以及具体指向性,即只属于这个个人,或者一旦识别只具体指向该个人。

网络发布不实信息相关法律规定?

相关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网络侮辱诽谤刑事管辖法律规定?

回答如下:网络侮辱和诽谤行为涉及到刑事责任,其管辖范围主要由以下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规定,对于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传播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对于通过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故意中伤他人名誉、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管辖,应当依据被侵权人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所在地人民法院的管辖。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当由我国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六条规定,对于案件管辖有争议的,由上级人民法院或者同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综上所述,网络侮辱和诽谤行为涉及刑事责任,其管辖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3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