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内容

最新的医疗相关法律 最新的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2023-07-04 04:55:18法律知识1

临终医疗的相关法律?

1.临终关怀的含义 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一段时间,为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护理。

2.临终关怀的内容 ①身体关怀:通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配合合理饮食以提升身体能量。②内心关怀:通过理念建立减轻恐惧、不安,令其宽心安心坦然面对死亡。③灵性关怀: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通过宗教学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

(二)临终关怀的法律意义

临终关怀是对临终病人进行人性化照护,而非治疗性照护,关注的是如何减少临终病人痛苦,不以延长生命为主要目的。现代人权理念的内在要求、社会契约论对弱势群体的当然保护、法的效益价值的现实体现,是临终关怀正当性的法理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人权,临终关怀是对患者基本尊严的尊重,因此临终关怀具有充分的宪法依据。

与医疗相关的四部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9.《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11.《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12.《全国医院工作条例》;

13.《医院工作制度》;

15.《医院工作人员职责》;

16.《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

17.《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

18.《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

1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精华版  《执业医师法》  1998年6月26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九条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一)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  第十四条 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  第三章 执业规则  第二十二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二)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四)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五)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第二十三条 医师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签署有关医学证明文件,必须亲自诊查、调查,并按照规定及时填写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与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 对急危患者,医师应当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诊治;不得拒绝急救处置。  第二十五条 医师应当使用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除正当诊断治疗外,不得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第二十六条 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者其家属同意。  第二十七条 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八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医师应当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所在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医师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第四十六条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当将尸体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必要时,应当将尸体进行卫生处理后火化或者按照规定深埋。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在必要时可以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  第五章 医疗救治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完善传染病医疗救治服务网络的建设,指定具备传染病救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或者根据传染病救治需要设置传染病医院。  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转诊的,或者拒绝接受转诊的;  (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  (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六)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保管医学记录资料的;  (七)故意泄露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的。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医师外出会诊是指医师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为其他医疗机构特定的患者开展执业范围内的诊疗活动。  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本单位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三)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派出医师外出会诊:  (一)会诊邀请超出本单位诊疗科目或者本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二)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四)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会诊医疗机构不能派出会诊医师时,应当及时告知邀请医疗机构。  第十二条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  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进行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  第三十二条 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地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补充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必须按照人民政府或者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收取医疗费用,详列细项,并出具收据。  第三十九条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医疗机构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必须服从县级能上能下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药品管理法  第四章 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发给《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不得配制制剂。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应当标明有效期,到期重新审查发证。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配制制剂,必须具有能够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管理制度、检验仪器和卫生条件。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是本单位临床需要而市场上没有供应的品种,并须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配制。配制的制剂必须按照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的,凭医师处方在本医疗机构使用。特殊情况下,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不得在市场销售。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购进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得购进和使用。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冻、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保证药品质量。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是指将他人的具有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给患者以代替其病损器官的技术。  第十七条 未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三级综合医院在同时出现下列三种特殊情况时,经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邀请已取得器官移植相应专业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中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来本医院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手术:  (一)供移植人体器官对血液供应有较高要求(如心脏移植);  (二)供移植人体器官不能及时运送至取得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登记的医疗机构;  (三)患者病情危重。  上款规定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当是人体器官捐献者所在地的医院,且具备手术、重症监护和免疫排斥反应应急处理等条件。  具有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执业医师在完成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后,应当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方可返回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开展人体器官移植,必须严格遵守《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严格遵守医学和伦理学原则,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人体器官移植的适应症。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的,不得开展人体器官移植。  第二十七条 人体器官不得买卖。  医疗机构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  捐赠者有权在人体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摘取尸体器官的,应当对尸体进行必要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处理。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进行活体器官摘取前,应当由本医疗机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主持听证,邀请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和活体器官捐赠者本人及其家属参加,确认符合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原则、是活体器官捐赠者本人真实意愿、无买卖人体器官或者变相买卖人体器官后,方可进行活体器官移植。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在摘取活体器官捐赠者所同意捐赠的器官前,应当充分告知捐赠者及其家属摘取器官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未经捐赠者及其家属同意,不得摘取活体器官。  活体器官移植不应当因捐献活体器官而损害捐赠者相应的正常生理功能。  母婴保健法  (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1994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公布 自1995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第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九条 依照本法规定施行终止妊娠或者结扎手术,应当经本人同意,并签署意见。本人无行为能力的,应当经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意见。  第二十四条 医疗保健机构为产妇提供科学育儿、合理营养和母乳喂养的指导。  第三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以及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医学上确有需要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从事本法规定的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人员,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从事本法规定的婚前医学检查、施行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必须经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考核,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五条 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有关合格证书的,有下列行为之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制止,并可以根据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或者医学技术鉴定的;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本法规定的有关医学证明的。  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  (国家计生委令第8号)  《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已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务会议、卫生部部务会议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使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 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 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实施机构三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审核。经诊断,确需终止妊娠的,由实施机构为其出具医学诊断结果,并通报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七条 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生育条件,已领取生育服务证,拟实行中期以上(妊娠14周以上)非医学需要的终止妊娠手术的,需经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批准,并取得相应的证明。  第八条 承担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在手术前查验、登记受术者身份证,以及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的医学诊断结果或相应的证明。  第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在有关工作场所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  第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或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颁布日期:19930326 实施日期:19940101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六条 护士注册的有效期为二年。  第十九条 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  第二十五条 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已经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四条 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  第十九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立即移放太平间。死者尸体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尸体,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  (一)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在医疗活动中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三)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  (四)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不良后果的;  (六)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五十六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二)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  (三)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和妥善保管病历资料的;  (四)未在规定时间内补记抢救工作病历内容的;  (五)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  (六)未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的;  (七)未制定有关医疗事故防范和处理预案的;  (八)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  (九)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的;  (十)未按照规定进行尸检和保存、处理尸体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进行核查,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第十五条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第二十四条 本法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法律相关的证书?

1、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从事法律行业的人都知道,需要先参加法考,因为只有考过法考后才能从事相关法律行业,因此法考证书也是法律行业的入门证书。

2、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一名好的专利代理人不但要具备资深的法律知识及法律事务技巧,更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专利代理资格就是你从事收费的专利代理业务的资格。从事专利方面法律服务的律师一般都具备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的从事专利代理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开始于1992年。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11月全国十几个考点城市同时进行。应试人员在收到总成绩合格通知单后向考核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审查符合《专利代理条例》有关规定的,由专利代理人考核委员会颁发“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3、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

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是面向企业法律顾问,经统一考试合格后发放的《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并需经注册登记。企业法律顾问由企业聘用,专职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该证书与国家司法考试证书不同,律师未获得国家司法考试证书是不能以律师身份执业的,而企业法律顾问证书并非企业法律顾问必需的证书。

4、法律英语证书

法律英语证书考试是全国统一考试委员会依托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具体组织考试工作,旨在为从事涉外业务的企业、律师事务所提供招募国际性人才的客观标准,同时督促国内法律从业人员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分别在5月份和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六举行,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设主考点。

5、ILEC证书

ILEC即剑桥国际法律英语证书(International Legal English Certificate)由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ESOL(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考试部与欧洲主要的律师语言学家协会(Translegal)共同研发的一种职业英语证书。于2006年5月全球推出。

法律相关的书籍?

以下是两本与法律相关的书籍,供你参考: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的宪法,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宪法体系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2. 《法学导论》

    这本书是法学的入门书籍,对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法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适合初学者阅读。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对法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请注意,这两本书只是法律书籍的一部分,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其他的法律书籍。

与仁相关的法律?

本意为对人友善、相亲。所以对应法律条文可看到《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体现了《民法典》所提倡的相邻和睦、友善生活

和法律相关的词语?

法不阿贵,目无法纪,逍遥法外,以身试法,禁网疏阔,目无三尺,言出法随,执法如山,知法犯法,以法为教,窃钩窃国,例直禁简,深文周纳,绳之以法,网漏吞舟,结绳而治,法不徇情,明正典刑,

法不责众 无法无天 法不容情

执法如山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知法犯法 横行不法 斯公罔法

舞文弄法 以身试法 法外开恩

法外施仁 徇私枉法 贪赃枉法

逍遥法外 目无法纪 奉公守法

法不阿贵

与高中相关的法律?

法律常识;高中生;法制教育;未成年保护

高中生群体多数经历了长达十年以上的学校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保护,许多学生意识不到社会生活中潜伏的危机与问题。所以对应有的法律意识也仅仅是了解皮毛或是完全不了解。但是生活中纠纷与问题随时在发生,高中生面对的许多问题也都牵扯到法律知识,尤其近年来校园暴力、校园网贷等不良事件频发,高中生更有必要积极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用法规武装自己,抵抗周围的不良活动,保障自身和权益安全。

法律的温度相关句子?

1、一个人的迷失可以被原谅,但一种法制观念的缺失,就会积淀成社会之伤.

2、任何人或事,只有放到法律的天平上,我们才能保证它不倾斜.

3、在这样一个社会意识增强的时代,对法制的忠诚,即是对民本的回归.

4、在坚硬的城市里,法律是最好的护身符.

5、现代政府的责任从管理逐渐转化为服务了,不是政府替人民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是人民决定政府做的对不对、好不好,这是法制社会的基本.

6、“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唱掉的是我们的政治意识和责任心,法制成了这场戏的局外人.

7、法制时代的来临,实际标志着公众表达愿望的不可逆转,同时也标志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8、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如果社会走的太快,法制跟不上,那么是否可以停停脚步等等他,一个人的旅途不如两个人的平坦.

与法律相关的职位?

1·法律职业是指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受过专门的法律专业训练,具有娴熟的法律技能与法律伦理的法律事务岗位从业人员所构成的共同体。

2·狭义的法律职业主要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3·广义的法律职业除包含上述职业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法律事务的职业岗位,如法务专员、法务主管、法务部门的其他人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2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