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内容

报警法律依据 报警法律依据是什么

2023-06-22 16:35:53法律知识1

谎报警情法律依据?

谎报警情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情节较轻的可处5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罚款

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第十条: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110受理报警七大类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110只受理7个方面的警情:

1、刑事案件

2、治安案(事)件

3、危急人身、财产安全或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

4、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火灾、交通事故

5、其他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

6、危急公共或群众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

7、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民警呼吁,要合理使用“110”,千万别再让奇葩“警情”堵塞了这一根城市百姓的生命线和平安线,把“110”留给更需要的人。

法律依据分为?

法律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依据是: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按法律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将法律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本法是指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居核心地位的、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极为严格的宪法;普通法是根本法之外的其他法律。

在中国,通常指次于宪法(根本法)的一般法律;或者指对全国一致适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是与特别法(即仅对特定身份的人、特定事项、特定时间或特定地区适用的法律)相对称。

在西方国家的法学中,普通法是指最早在英国12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一种以判例形式出现的适用于全国的法律。

让座法律依据?

法律虽然没有强制规定让座,但是遵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属于道德范畴,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给需要帮助的人让个座,体现了您的美德。

物权法法律依据?

是依据宪法来的。

一方面,《物权法》是我国的一部民事基本法律。是经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并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是一部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宪法为依据,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遵循平等保护物权的原则,加大对国有资产的保护力度,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主要调整财产归属和利用关系的民事基本法。《物权法》从基本法的高度解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财产即无人格”的问题,有利于社会财产的市场流转,促进资本和资源流通,增加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收益,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有利于社会分配秩序的合理调整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使一切基本法律及规章制定的依据。《物权法》的内容是对《宪法》中有关民事关系权利义务条款的补充与细化。

lpr法律依据?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第四款:“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的规定,酌定逾期付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计算。

2.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30分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中国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这一标准已经取消。

3.故逾期利息应从2019年7月26日起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的标准计至2019年8月20日,自2019年8月21日起按照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浮30%的标准计算至实际给付之日。

是否有法律依据?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254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诉讼法》第84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   《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刑事诉讼法》第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认罪认罚法律依据?

刑诉法第十五条规定,认罪认罚可以从宽处理。

供热投诉法律依据?

我们在平时家中暖气如果不热。想进行投诉。你又不知道向哪投诉,有何法律依据。消费法来说。我们花钱购买了供暖服务。热也是一种特殊商品,那我们就是消费者,这样来说,就可以向12315消费者投诉平台进行投诉。个人理解,这就是消费法赋予我们的权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2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