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出诉讼请求 法律规定
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法律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不告不理”原则。超过诉讼请求的判决如果是一审法院作出的,可以上诉,二审法院可以改判或发回重审。如果判决生效了,可以申请再审,通过再审程序纠正判决的错误。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属于程序违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在依照本章程序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本案属于民事权益争议的,应当裁定终结特别程序,并告知利害关系人可以另行起诉。
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一审超出诉讼请求怎么处理?
民事诉讼,一审判决超出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应当裁定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理。
这种情况叫程序严重违法,必须发回重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fa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不超诉讼诉讼请求判决的法律规定?
债权人在不超过诉讼时效的情况下,请求法院支持,是根据民法典关于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是三年的规定而采取的。
如果对方有钱,拖着不还,如果千方百计想尽了办法,好说歹说就是不还,还没有担保人的情况下,起诉是一个能够把钱要回来的好办法。
上诉请求超出一审诉讼请求范围?
一审没有提出而二审提出的事实和理由,应当不予审理。我国民事诉讼的二审采取的是续审制的审理模式,是第二审承接第一审对案件继续进行审理的一种模式,是以第一审的审理为基础。
既然采取的模式是续审制,二审审理范围是以一审的审理范围为基础,对案件进行审理。因此,二审的审理范围不能超出一审的审理范围。
基于此,上诉人的上诉理由超出了一审审理和判决的范围,不应纳入二审的审理范围。
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调解协议,是否合法有效?
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调解协议,是否符合民法的自由处分原则。民事调解书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民事判决书则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不告不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具体体现。法院审理民事纠纷时,只能按照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事实和主张进行审理,对超过当事人诉讼主张的部分不得主动审理。如果判决、裁定超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民事判决书与调解书体现的意志不同,调解书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民事判决书则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民事调解书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 民事调解书是当事人协商结果的记录,是人民法院予以批准的证明,是当事人遵照执行的根据。根据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在法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产生、变更、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法无明文禁止即为自由。也就是说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国家就不得对其进行干预。行政机关也不得限制和干预民事主体依据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财产自由和人身自由。因此,只要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符合法律规定民事主体的行为自由的合理界限,即便超出了具体案件的诉讼请求范围,也可以依法予以确认。
诉讼请求不明确被驳回的法律规定?
驳回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包括:第一、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第二、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依据。第三、原告错误地主张法律关系。第四、原告超过诉讼时效提起诉讼。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驳回起诉和驳回诉讼请求的区别有:
1.
适用法律不同。驳回起诉适用程序法;而驳回诉讼请求既可适用程序法,又可适用实体法。
2.
适用的诉讼主体不同。驳回起诉适用的诉讼主体是单一的,主要适用针对原告的起诉;而驳回诉讼请求适用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可以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也可针对被告的反诉请求以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诉讼主张。
是什么是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
原判决、裁定超出诉讼请求是基于民事诉讼不告不理原则产生的问题,即法院不能够审理原告没有诉讼的内容,所谓原判决、裁定超出诉讼请求就是原告方没有提出这方面要求,但法院在判决书中出现了此部分内容,在此情况下就算该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事实确实,也是不合法的举例说,比如甲请求法院判决乙归还属于甲的一件遗失物,而法院在审理后不仅判决乙要归还甲的物品,还判乙应当赔偿在占有甲物品这段时间内甲因为物品被占用造成的损失,这样就是超出诉讼请求了,违反了不告不理原则违反了这一点要求,可以要求再审,法院也应该再审
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能否要求返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款)。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从司法解释可以看出,对自然人之间的借款,立法精神是以自愿为原则,充分体现私权自治(合同法),一定范围限制高利率。所谓超四倍利息即上述的当事人约定的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对超四倍利息有二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约定利率超过四倍,但当事人实际没有按约定的利率支付,或没有支付利息,纠纷后,法院对超过四倍的利息不予支持,但四倍以内的应予支持。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都按此原则处理。 第二种情况,约定利率超过四倍,当事人已履行完毕后,又起诉,要求对超过四倍部分予以返还。对以上请求是否支持,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应返还。理由是:(1)合同体现的是意思自治原则,既然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并已履行的利息,应当遵从当事人的意愿,没有必要由法院强行改变返还;(2)当事人已履行的超过四倍的利息,类似于自然之债,当事人自愿履行且已履行的法律不强行返还,没有履行的,法律不得强制履行。笔者认为,对上述意见的二个理由在法理上和法律上均是站不住的。意思自治原则体现当事人的自愿,但不得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法明确规定: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自然之债是指法律对某种行为没有规定,对此债当事人自愿履行的法律不强制返还,没有履行的,法律不强制履行。而利息之债不是法律没有规定,其债的产生应受法律的约束,即为合同之债,不属于自然之债。为此,另一种意见即已履行的超过四倍的利息就应当返还。其理由是:当事人双方约定的超四倍利息合同为无效合同(单指这部分无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合同无效,其中第(五)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合同法第111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违反国家有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国家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即为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综上,超四倍利息合同为无效合同。按无效合同的规定: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
关于当事人未主张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
不告不理,这是一条基本民事诉讼原则,诉权是当事人的权利,怎么告,原告说了算。
民事诉讼增加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民事诉讼增加诉讼请求的法律规定以下规定:对增加、变更诉讼请求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原告可以放弃或者变更诉讼请求。
被告可以承认或者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
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条规定,在案件受理后,法庭辩论结束前,原告增加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的,人民法院应当合并审理。
而《证据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第三十五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限制,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实践中,对逾期增加、变更的诉讼请求,笔者认为应按照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在举证期限届满后提出证据的,司法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仍较普遍,而对迟延提供的证据,绝大多数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质证,从而无法作为定案的依据,有很多决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也不乏其中,如:甲持乙所出具的欠条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乙返还欠款,一审中被告经法院合法传唤未到庭,于是法院缺席判决乙应返还该笔欠款。
二审中乙向法院出示其返还欠款的证据(该证据足以证明返还欠款的事实),但原告拒绝质证,针对这种情况,法官是按照法律事实维持原判,还是按客观真实发回重审,根据证据规则,法官只能以被告举证不能为由维持原判,导致当事人因举证超过时限而败诉。
2、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与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变更诉讼请求。
按照该规定,法官应当将影响认定事实和法律关系的相关法律法规向当事人释明,在充分体现该规定的优越性的前提下,通知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实现公正永远是审判工作追求的终极目标。
如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当事人起诉既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又要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而现行法律规定这两种诉请属竟合之诉,当事人不变更诉讼请求,只能支持其中一项诉讼请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是十分必要的。
3、原告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只能在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案件有关的诉讼请求之前提出。
如果在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案件有关的诉讼请求之后,原告可以增加或者变更诉讼请求,那么当事人之间的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就会循环进行,严重影响审理期限。
因此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应当在人民法院决定的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否则不予准许。
当事人以先前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行为的效力的认定不一致为由,要求变更诉讼请求的,应当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在进行民事诉讼增加诉讼请求的时候,我们需要在一定的时间的期限内进行增加,一般是需要在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案件有关的诉讼请求之前提出。
另外,在进行增加诉讼请求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已经掌握好新的证据的时候才可以进行增加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