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和非诉讼法主要作用?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调整因诉讼活动和非诉讼活动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仲裁等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以下法律制度:
一、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及内容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主要包括下面内容:
1.合议制度。这是指由若干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
合议庭由3个以上单数的审判人员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议庭组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另一种是由审判员组成。
2.回避制度。这是指为了案件的公正审判,要求与案件有一定利害关系的审判
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不得参与本案的审理活动或诉讼活动的审判制度。适用回避的人员包括: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员、鉴定员、勘验人。
3.公开审判制度。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审判过程及结果应当向群众、社会公开。根据法律规定,下列案件不公开审判: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
(3)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
4.两审终审制度。这是指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以后即告终结的制度。
(二)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2.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是指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人民法院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同样的限制。
3.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4.诚实信用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当事人恶意诉讼、拖延诉讼等滥用诉讼权利的情形时有发生。为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5.辩论原则。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当事人辩论的内容,既可以是程序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实体方面的问题。既可以通过口头形式进行,也可以运用书面形式表达。并且当事人的辩论权贯穿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
6.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