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审中公诉人法律监督(庭审中公诉人法律监督规则)
公诉人参加庭审感想怎么写?
这个要看参加庭审的刑事案件性质,庭审的具体过程,从举证盘问被告人到法庭辩论,每个阶段你的表现和庭审效果,来总结你的个人感想,有资深公诉人带队的,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多向老前辈虚心学习经验,临时发挥经验很重要的。
我参加庭审现场,盘问一个被告人,明显逻辑不清,思路混乱,审判长也不会掌控节奏,我火了,问被告人一个简单问题:你有多高?
不到一米六的他认真想想回答:我起码两米多高!
结论是,休庭,做精神鉴定……
刑事案件已庭审公诉人能补充证据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起诉后是可以补充证据的,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后,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七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刑事案件庭审过程中辩护人可以向公诉人提问吗?
控辩双方可以相互质问、辩论。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及辩护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有如下主要诉讼权利:
(1)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
(2)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和依法委托他人辩护。
(3)当事人和辩护人经审判长许可可以对证人、鉴定人发问。
(4)公诉人和辩护人可以相互辩论。
(5)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重、罪轻的证据,可以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
(6)被告人在法庭辩论终结后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在庭审中如何陈述?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原告的陈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者对他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承认。
2、原告提出的法律方面的理由以及反驳对方的法律理由,从而确定审理的基本方向。
3、原告就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辩驳。
4、原告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认罪态度好,法院取保,庭审公诉人不予缓刑,会判缓刑吗?
轻伤是刑事案件,要看犯罪情节以及悔罪表现,获得受害人谅解是很重要的表现之一。刑法第6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公诉人座右铭?
适合检察官的座右铭-只有廉政,才能公正做官⼀阵⼦,做⼈⼀辈⼦。作为检察官,要做到公平公正,⾃强以廉,⾃毁于贪。时刻谨记着⾃律,⾝正则影直;肆⾏,⼼乱则⾃沉。⽵影扫阶尘不动,轻典反腐贪⽆惧。
法律监督对象?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民事、刑事、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
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的行为。
监督的方式是抗诉和检察建议。
检察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审判权和执行权,是一种公对公的监督,即检察院不能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监督,不能对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等进行监督。
一、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诉讼实行监督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对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在民事诉讼中是否存在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
2、通过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存在法定情形而提出抗诉或者检察建议以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二、检察监督的方式包括抗诉和检察建议
1、抗诉是要求启动对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再审,必须满足再审条件
2、检察建议可以要求对生效法律文书进行再审,必须满足再审条件,也可以对法院或者法官的某个违法行为提出检察建议,要求法院予以纠正,适用比较灵活。
庭审撤回庭审记录有效吗?
可以作为证据。
庭审笔录可以作为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二条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前款自认的规定。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庭审公开和庭审直播区别?
庭审公开就是指,公开审理可以有记者进去,直播就是整个向全国人民播放
什么是法律监督?法律监督的主体有哪些?
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两个方面。
1、法律监督又称法制监督,有广、狭两种理解。狭义的法律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广义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2、法律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种监督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具有法律强制力,在一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3、公民。按照人民主权原则,每个公民是政治权利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因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监督主体。这种监督广泛、直接而具体,起作用不可忽视,是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
4、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享受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双方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义务,因而,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