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月息1分受法律保护吗? 借条上2分5的月息受法律保护吗?

2024-07-02 11:25:30法律法规1

月息1分受法律保护吗?

月息一分,换算为年息12%,属于合法范畴。只有年息超过15.40%的,属于高利贷,法律不保护。

借条上2分5的月息受法律保护吗?

答:不受法律保护,2分5x12=3分年利率,试算一百块钱一年的利息,列式计算:100元x30%x1年=30元,这个利息高于银行利息的四倍,民间借贷也没有这么高的,属高利贷性质,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时间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

5%月息合法吗?

百分之五月息不受法律保护,当然不合法。 最高人民法院在 1991 年 8 月 13 日下发了《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六条就规定:民间借货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因此,民间借款时约定利息不仅受法律保护,而且对利率的约定还可以高于银行同类的借款利率,最高可达到银行利率的四倍。

民间借贷月息5分不合法。月息5分超出法律的规定,超出部分法律不予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关于利率的规定,法律支持24%的年利率(即月利率2分),超过部分,法律不予支持。

2020年月息2分受法律保护吗?

2020年月息2分不受法律保护。1. 根据我国《利率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个人的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而2020年贷款利率在3.85%左右,因此个人借贷的月息上限为15.4%,超过了2分。2. 此外,2020年6月28日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完善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等若干重大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所有的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网络借贷和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都不得高于法律规定的利率上限。因此,2分的月息不在法定规定范围内,不受法律保护。

月息1分5厘合法吗?

   月息1分5厘,年利率超过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上限,不合法。

  月息1分5厘是指1元本金一个月利息0.015元,也就是月年率等于1.5%,年利率=1.5%x12=18%。最高法院2015年发布《民间借贷利率规定》,民间借贷可以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但最高不得高于贷款市场年利率的4倍,2015年规定民间借贷年利率上限为24%,2020年下调至15.8%,今年2月份又下调至14.6%。因此,月息1分5厘超过了最高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的上限,这样的利率不受法律保护,不合法。

放贷月息1毛5合法吗?

  放贷月息1毛5不合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民间借贷的本金受到保护,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的利息同样受到法律保护,而超出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同期基准利率是指中央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如1年期,基准利率约为5%,4倍为20%,即超过20%为法律认定的高利贷。

分期买车月息5厘贵吗?

不贵,月息5厘,相当于年息6%,这个利率目前相对于银行正常的汽车消费贷款是不贵的,因为目前大多数银行的汽车贷款多是6-7个点,而且手续比较繁琐。

所以如果你能在4s店的汽车消费金融公司有贷款,那更好,只需要缴纳手续费即可,没有其他费用支出。

借款5%的月息可以不还吗?

百分之5的月息折合成年利率是60%,远远高于15.4%,这个利率的约定违背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民间借贷的最高上限百分之十五点4的规定,利率无效,可以不还,如果债权人起诉到法院,法官会判利率给付百分之十五点4。

这是最高法院出台的最新规定。

一万月息5厘5贵吗?

1万元5厘5利息是660元,不贵。

5厘5=0.0055=0.55%转比成年利率0.55%×12=6.6%,年利息二10000元×6.6%×1年=660元,一年按365天算,一天的利息=660÷365=1.80822元,以上就是5厘5利率贷一万一天多少利息的计算方法和1天的利息1.80822元

月息5%算高利贷吗违法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二十六条规定: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也就是说年利率超过24%就算高利贷,月息5%的话,年化利率达到60%肯定属于高利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12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