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抵债协议有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以房抵债协议有效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以房抵债”实质上属于以物抵债,又称代物清偿。通俗地讲,就是债务人将自己的房产交给债权人,抵偿自己所欠债权人的债务。以房抵债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特别是有些债务人因为急需用钱,动不动就把自己的房产抵押上,且注明“如果到时还不上钱,将自己的房产直接抵偿给债权人”。虽然这种约定可能是当事人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但这种约定并不被法律所认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质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出质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质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法院判决以物抵债的房子可以买吗?
需要了解清楚房产是否还在被使用,避免后续纠纷,同时也要了解清楚能否办理房产过户
法院判决抵债房产怎么处理?
一般走评估拍卖程序,拍卖价款给予申请人,多退少补。
以房抵债协议?
协 议
甲方: 住址: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乙方: 住所地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为友好解决乙方拖欠甲方债务事宜,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甲方自愿将其自有 处房产用于抵偿其所欠乙方的上述 元债务,抵债房产信息分别如下:1. 房屋坐落: ;建筑面积 平方米,地下室 平方米。2. 房屋坐落: ;建筑面积 平方米,地下室 平方米。3. 房屋坐落: ;建筑面积 平方米,地下室 平方米。 第二条 本协议签订5日内,甲方应配合乙方办理上述全部抵债房产的过户手续,将房屋相关证明的原件交给乙方,并将房产交付于乙方占有、使用。 第三条 甲方必须保证该抵债房产来源合法、手续齐全,交清相关税费。如因甲方隐瞒该抵债房产情况,致使乙方无法正常行使权利或使乙方合法权益受损的,甲方应承担相应责任,双倍赔偿乙方因此所受的损失。 第四条 违约责任若甲方反悔或违反本协议约定的合同义务,甲方需清偿 欠款,并每日支付相当于抵债金额的百分之 的违约金; 第五条 若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纠纷,双方应先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向乙方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第六条 若该抵债房产因甲方自身原因而被有关部门查封、拍卖或甲方擅自转让或抵押给第三人的,那么乙方有权解除合同,甲方应立即返还上述确认的数额债务,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七条 本协议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年 月 日
以房抵债和以物抵债的区别?
以房抵债就是用房屋抵债,以物抵债就是用物品抵债,抵债的东西可能不一样
农村房屋可以被法院判决抵债吗?
有。根据所说的情况,这是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唯一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六条 对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第七条 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
农房抵债法院怎么判?
农村集体土地上的住房,一般民事案件不宜处分抵债,不能拿宅基地抵债。
以房抵债协议范本?
协议书,今有甲方某某欠乙方多少钱,因无力偿还愿用坐落于某某街道的房屋面积为多少平方米,房屋产权证所有人为某某,抵偿,互补找钱,房屋归甲方所有,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房开商以房抵债流程?
1.由经济部依据施工合同或者材料供货协议,根据施工进度确定抵房金额;
2.营销部确定房源的合理性;
3.施工工程和工程进度由工程部负责填写;
4.按进度应拨和实拨比例由经济部负责填写;
5.财务部负责最终房源合理性,单价,总价的审核,以及产权归属人的录入。
6.填写表格,一式四份,经理部,财务部,销售部,运营管理公司各一份。
安置房以房抵债合法吗?
安置房如果有合法的产权,并且所有权和使用权没有争议的,可以安置房所有人可以抵押房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九十五条 【抵押财产的范围】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财产可以抵押:
(一)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海域使用权;
(四)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五)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船舶、航空器;
(六)交通运输工具;
(七)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财产。
抵押人可以将前款所列财产一并抵押。
第三百九十九条 【禁止抵押的财产范围】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是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等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营利法人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