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辈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因素具有哪些特点?
同辈群体作为伴随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人际环境,一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1)是由个人自由选择结成的非正式群体,具有较强的内聚力。 由于是个人自由选择结合的结果,因而同辈群体的成员之间容易产生较高的心理认同感,交往是在自然随意的过程中进行的,常常在彼此相互依赖和随意的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群体成员虽然在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以感情接近、观点相同为基础的青少年同辈群体往往具有统一的群体意志和较强的内聚力。 ? (2)基本上是平等关系。 即使有领导和服从,也是相互自然协商的结果,是个体愿意接受的。因此,同辈群体使个体练习平等交往的技能,为成为正式的社会成员做好准备。 ? (3)交流、交往的内容十分广泛。 同辈群体提供了个体间交流各种社会信息、看法的平台。其成员可以商讨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交流一些为成人不允许谈论的话题,扩大了个体社会经验及社会思考力。 ? (4)有自己的亚文化。 这种亚文化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从心目中的崇拜偶像、英雄榜样到沟通的语言、交流交往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服装、发型等都体现出群体特有的旨趣分明的亚文化特征,这种亚文化对个体思想价值观念与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 ? (5)一般有较强的权威性的核心人物。 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同辈群体,其核心人物既非任命或派遣,也非选举产生,而是在群体活动中凭借自己的知识、才能、阅历、品德等各种内化的因素获得成员的普遍认可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他对群体成员的影响依靠的是权威而非权力,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同辈群体与以往相比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 (1)交往的对象基本上是家庭以外的伙伴。 在多子女时代,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是过去的孩子们相互之间接触最多也最便于接触的同辈群体,家庭里的孩子都可以互为玩伴。而在现代的家庭中,已缺少了这种伙伴关系,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孩子们只好眼睛向外,在同学、邻居中寻找自己的同辈伙伴。 ? (2)群体成员间交往的情感因素弱化。 由于家庭伙伴关系的减少,以往蕴藏在家庭伙伴关系中的彼此照顾、宽容忍让、同情、关心以及兄姐对弟妹的责任感因素在今天的青少年同辈群体交往中已较难获得。 ? (3)同辈群体间的交往时间比以往相对较少。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家庭伙伴,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青少年面对家长教师越来越多的期望要求及由此而来的各种课业负担,加上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家庭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变化,使得青少年伙伴相互自由交往的时间越来越少。 ? (4)群体成员之间交往的方式上转向多样化。 以往的青少年群体交往大多以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方式进行的,交流的对象相对稳定,现在,同辈群体间面对面的交往时间越来越少,但由于现代通讯工具的发展,使现代青少年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如电话沟通成为相互交往的重要形式(为此出现越来越多的煲电话粥现象),还有通过互联网交友(这不仅是一种交往方式的改变,也使当今青少年的交往范围得到大大拓宽,交流的内容更随意,还能进入成人世界)。 ?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