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核心是什么?
好!这个问题问的好!有思想深度,有研讨价值。书法的核心是什么?我只需要三个字即可回答你的问题。一曰“法”,二曰“理”,三曰“情”。法是法度,理是文化,情是性情。“法”和“理”是它的本体,“情”乃是它的灵魂。回答完毕。哈哈,我这样答,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都会一脸懵逼,不知所云啊!那么,我还是再写几行文字,陪你多聊几句吧。
书法的核心,即是书法的本质。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咱必须把啥叫“书法”,啥叫“写字”,这两个问题给它闹明白。“书法”和“写字”是一对双胞胎兄弟,谁是哥,谁是弟,谁老大谁老二?很多人一提“书法”就说是写字,把二者混为一谈,假如书法就是写字,那干嘛还要叫“书法”这个名字呢?下面,咱就以我个人之观点,对“书法”和“写字”这两个概念进行逐一的分析。
从形式上看,书法就是写字。但是,写字不等于书法。写字是书法的初级阶段,写字只需要把字写的清清楚楚,易于辨认就行了,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用,是记事。而书法就不同了。它是把写字升华到了美学的高度、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升华到了一个精神和思想的高度、升华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这样说,它已升华到了人的精神层面的高度了,已不是笔墨纸砚和点点画画几样东西那简单的事了。言为心声,字为心画。它是一个人的心智、才情、学识、修养、胆识、魄力等诸多精神因素的的综合体现。你若把它理解为单纯的写字,你的眼界就太狭隘了,你看问题就太片面了。
书法的艺术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现代人把书法理解为单纯的“技艺”或“艺术”,而割断了它与文化的血脉联系,则是非常错误的。我这样一说,书法二字,这就不是你所理解的那么简单了。掌握它需要书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书者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悟。
下面,我就从“情”字的角度,来做一个简单的解析。书中要有情,咋看都能行,书中没有情,咋看都不行。古人云:“达其性情,形其哀乐”,“字如其人”,“书法者,抒发也”,“写字者,写志也”心有豪情壮志,字乃气象万千。书者通过笔墨点画线条结体形态的各种变化,把自己心中的豪情壮志喜怒哀乐写成一幅丰富多彩、意境优美、气韵生动、气象万千的图画,这个表达方式就叫书法,在这方面毛主席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毛主席的诗词书法,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无限的豪情壮志和无限的正能量!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书者,如也”。清代刘熙载《书概》释曰:“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以此观之,书学即人学也,所谓‘书如其人’是也”。汉代蔡邕《书论》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山中兔毫亦不能佳也。夫书,意在笔先,字居心后,默坐静思,随意所适,……,为书之体,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云雾,若日月,纵横可象者,方得谓之书也”。这是古人对书法的诠释。
中国书法,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高等的文化艺术。因为它能显示惊天的奇迹,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无形而有舞者之容姿,无言而有诗歌之豪情!你看怀素《自叙帖》,他还是在写字吗?他开始是写字,写着写着就开始狂歌乱舞起来了,看他的书法,先是风和日丽惠风和畅的景色,忽而转为狂风怒吼波浪掀天的气象,我仿佛听见锣鼓喧天的声音。那舞动的线条,那激情四射的点画,如波涛之汹涌,如浪潮之澎湃!“字成只畏龙蛇走,笔下唯见激电流”“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这就是“情感”激发的作用,这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高度!今人书法亦是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形”,搞一些没有传统根基、不伦不类的东西,一无法度,二无理识,三无规矩。每一个汉字,都有生命。人有精、气、神、筋、骨、气、血、肉,这些东西字也一样不缺。人有神采气质,字也有神采气质。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奇妙之所在。
通过点画线条的形态,结构章法以及墨色的变化,所呈现的一幅书法作品,从它的字里行间,咱就能体悟到书者的精神气质,以及他的性格、才情、学识、胆识、魄力以及他的精神风貌。看王羲之《兰亭集序》,就能感到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宁静祥和,岳飞的《出师表》,一股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迎面扑来,颜真卿的书法,一股浩然正气贯穿其中。
中国书法的思想根基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庸和谐、有机统一,这也可以作为书法的核心精神来解读,它是来自于“老庄哲学”和“孔孟之道”,也是根植于他们二者之上的。书法之所以不同于写字,乃是因为书者(真正的书法家,而不是伪书法家)在提笔落墨的那一刻,已把自己的感情、心血、灵魂意念通过手里的笔墨,注入到字里面去了,这正是古人书作最难能可贵的地方。这句话很难理解,但是,你读的书多了,写的字多了,见的古人的碑帖多了,当你的悟性通达的时候,你自然而然的就能知道我这句话的真意了!看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你就能感受到书者的心里是多么愉悦与祥和;再看看《丧乱帖》和《祭侄稿》你就能感受到书者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颜真卿的《祭侄稿》在祭奠侄子颜季明的时候,在心情极度悲愤的状态下的随手书作,用笔不求工拙,字形不计正欹,全凭情绪起伏的自然变化,纯粹的性情和功力的自然流露。《丧乱帖》和《祭侄稿》在性情和精神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字形随感情的变化,时而雄强浓郁,时而惨淡萧远,由行入草,跌宕起伏,一气呵成,又天衣无缝。这样的书法,不正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产品吗?“寄情于点画之间,求工于一笔之内”,“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不正是书法的内核和本质吗?这样的书法,岂是一般的所谓的“书法家”所能“写”得出来的吗?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