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正文内容

礼法结合的法律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是?

2024-05-10 23:25:16法律法规1

礼法结合的法律特征?

其特征分为两方面。

一是道德支撑法律,法律维护和弘扬道德。

二是当道德与法律冲突时,是“申道德而屈法律”。

礼法结合的特征

“礼”与“法”相互渗透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特征,将植根于民族文化中的“礼”的观念融合于法律之中,凝聚成一种精神力量。“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入刑,相为表里”,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

(一)“礼”与“法”关系密不可分

中华法系沿革演变数千年,“礼”与“法”二者相辅相成,礼作为法的基础和渊源法中体现了礼的主要原则。西周以“明德慎罚”作为立法指导思想,汉武帝时“德主刑辅”并确立儒家“礼治”的封建正统思想,唐初统治者认识到“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确立了“德本刑用”指导思想。古代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围绕德与刑的关系展开在礼与法的衡量上,“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礼往往被统治者优先考量。

(二)“礼”与“法”的区别

首先,“礼”与“法”作用不同。礼侧重于预防犯罪,“禁于将然之前”,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刑则强调制裁犯罪行为,侧重事后处罚,所谓“禁于已然之后”,道德教化失去作用才使用刑罚手段镇压。

其次,二者的精神内涵不同。“礼”显着儒家的“礼义康耻”精神,重在塑造民族品格;“法”中蕴含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精神,重在明辨是非曲直、维护社会秩序。

最后,二者的实现途径不同。礼”的实现依靠纲常制度和人们的内心信仰,“克己复礼”,通过内心对“礼”的认同和修炼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行动;“法”的实现依靠专门的国家机关,法律追究的对象是危害国家统治和社会秩序的不法行为,必须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是?

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在道德价值的应用上,重视道德思想与政治思想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及其意识形态。

在道德价值的导向上,为维护血缘关系、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强调个体服从整体。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实质。由家庭而家族,再集合为宗族,组成社会,进而构成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父是家君,君是国父,家国一体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最深层。这种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根本原因。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书法代表中国人的哲学活动从思维世界回归到实际世界的第一境,它还代表摆脱此实际世界的最后一境。

李叔同(弘一法师)出家后,把音乐、绘画、诗文、戏剧诸艺都弃置,只不废书法,在斋戒期间,以书法为日课。书法是一“艺”,所以可以悠游其中。

孔子所谓:“志于道……游于艺。”

把书法和修行联系起来,则修行不是苦修,仍然有生活,而这生活是最减化的、最恬淡的、最纯净的生活。

哪些是中国传统礼法的基本特点?

礼仪具有的4个特征: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

一、尊老敬贤:

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二、仪尚适宜:

通过适合的形式,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遇到重大节日和发生重要事件,多有约定俗成的仪矩。如获得丰收,要欢歌庆贺;遭到灾祸,要祈求神灵保佑。

三、礼貌待人:

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序,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四、容仪有整: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是理想实用?

雪漠心学凝炼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个核心特质:一是追求大善的理想;二是注重经世致用的社会实践;三是具有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适应力、创造力。

实用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特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理性,其形成取决于中国传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历史文化背景。实用理性涵盖了国人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经验直觉的思维方式、重人事轻鬼神的人生信仰等。

实用理性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于中国文化多元化、连续性特征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但也存在功利主义等的不足。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等,中国人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无上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是《易经》太极阴阳文化和老子的《道德经》,太极阴阳文化和“道”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生存之根。

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伦理道德。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中华传统美德。

概括起来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而其中“孝亲尊师”则是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从根本做起。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的好处?

只有坚持中华文化,才能保持国学底蕴。学习西方文化,可以学其长,为我所用,发展中华文化,二者融合,才能发展,具生命活力,时代特色。

和谐文化建设,要正确地同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那些可以被现代化"激活"的,在现代社会中有生命力的东西,也要吸收和借鉴优秀的西方文化.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够在博采众长中始终立于世界文化潮流的前列。

战国时期礼法结合的先行者是?

把“礼法结合”作为一种治国理念的倡导者首推是荀子,虽然孔孟的思想中有把礼作为立法的指导原则,但荀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与法结合起来,以法治充实礼治,引法入礼,使礼法结合起来。

礼法结合最初表现是战国的“礼不下庶人,刑上大夫”,在汉代得以形成和确立,在汉武帝时形成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新儒学,强调以礼为主,礼法结合,并被汉武帝确立为官方思想,即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其主张顺天势、法自君出;礼律结合,法有等差,即以:“三纲五常”作为指导立法司法的原则,主张德主刑辅,先教后刑,主张应经合义、论心定罪。到了唐代,礼法结合也成熟了,礼不但指导司法而且成为成文法的主要内容,形成了礼教支配法的局面,为礼所肯定的便是合法的,礼所不容护的,是法令禁止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115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