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条件的例子?
假设条件一:新冠疫情将旷日持久。
假设条件二:美国将强行与中国脱钩。
在经济学中,假设条件一般是很难实现或者很难同时实现的,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假设条件现实存在的可能性极高,显得我们的分析、思考可能更加有意义。下面我就重点谈一谈这两个假设条件下的经济走势、产业发展、企业战略和金融改革。
一、两个假设和我们的经济走势
当海外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候,中国的疫情防控、社会复产复商早已趋于正常,整个经济形势也在全球一枝独秀。根据国际货币组织的预测,今年全球的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能够实现正增长,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全部深陷泥潭。
放眼全球,“再全球化”逐渐兴起。全球化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或个人的意志选择,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历史的进程中必然的道路。“再全球化”也是在逆全球化浪潮中尊重各国发展,尊重市场形成的一股新趋势。区域性的分工协作已经不同以往。未来的全球化可能是与洲际、大陆板块紧密相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协作的紧密程度,现在我们看到亚洲板块、欧洲板块、美洲板块、甚至欧亚板块都已经慢慢形成崛起。
进一步说,即使疫情在全球持续、反复蔓延,即使美国与中国可能脱钩,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始终充满信心。通过此次疫情爆发再到全社会上下的齐心应对,处处彰显了中国体制优势、传统美德优势、基层智慧优势,多种优势叠加,确保了整个社会V型触底反转的实现。
二、两个假设和我们的产业发展
在疫情的催化和美国的倒逼下,我认为这三个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不容忽视。
第一是半导体产业,尽管从18年底开始,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投资呈现出了高估值的泡沫风险,甚至全国各地还出现了跨界做芯片的现象,潮起潮落,我始终认为这些现象的背后,终会沉淀出一批中国自己的自主可控、自我完善的半导体之路,彻底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第二是健康产业,将是21世纪的大国之争。现代科技的发展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人类自身的问题和局限,不断延伸人类体能、智能,甚至突破DNA的边界。未来,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会推动人类的进化,比如遗传基因编程改善人类先天疾病,疫苗研发和生产、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等等。
生命健康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中国的健康产业在GDP的占比约为9%,而发达国家达到17%。全球市值千亿美元的药企,中国还没有一家上榜企业,未来中国必将诞生世界级的医疗器械、制药企业。无论是产业还是企业,都潜藏着无限可能。
第三是军工产业,我们一直强调技术的自主可控,军工行业天然具有自主可控属性。放眼全球我们看到,地缘政治风险在不断增加。现在中国的常规武器正在迎头赶上,尖端武器打击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军工行业越发展,我们立于世界就越稳越有底气,我们的国土就越安全。为了国土安全,为了国家利益,投资军工板块的中长期价值凸显出来。
三、两个假设和我们的企业战略选择
我们常说,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最好的企业。江阴的产业结构中既有扎实的制造业作为基础,痛点也同时存在,传统、低端的制造不是长久之计。出路在哪里?那就是,一定要往产业链的中高端走。未来,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企业的护城河就是在产业链中占据特有的地位,这个地位就来自于高端制造的定位,企业要把高端生产、高端制造尽可能留在国内。
疫情之下,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加速来临了,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时代来临了。我们的企业现阶段对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的考量必须充分结合时代的脚步,持续地做好产品升级、技术迭代,追求精益生产,持续加大对智能化、数字化的投入,机器取代人工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那么中低端的制造应该去哪里呢?我认为,那就是走出国门,打造“本土+1”的备胎模式。在中美脱钩的大背景下,企业能不能走出去,打造多个/海外生产、制造中心成为生存发展的重要选择。一直都身处制造业的第一线,我们正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制造中心转移到周边国家、成本低关税低的国家、或者更接近终端消费者的国家。未来的双循环经济,绝对不是从生产、制造、再到消费都局限在国内,企业要更加重视海外市场的建设。正如当年的日本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布局,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有第二次。
除了将低端制造业再建海外中心之外,另一条重要战略是企业供应链的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就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非龙头企业要积极找到龙头企业,主动融入更强大的供应链中。
习近平主席在两次企业座谈会上分别重点提到了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精神,这是强烈信号的释放,未来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保护、鼓励和发展。在座的企业家朋友,这是一个造就英雄、成就英雄的机会来临了。
四、两个假设和我们的金融改革
一个国家健康完善的产业发展必须有与之相匹配的发达的金融体系相匹配、支撑。未来十年,毫无疑问将是中国科技追赶的十年,也是资本市场的黄金时代。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枢纽功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改革的决心更是前所未有。事实上,资本市场改革正是整个金融体系改革的突破口。
不断减少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持续活跃资本市场,打开直接融资的渠道,增加直接融资在全社会融资规模的占比,向市场化、法治化的深化改革将是必由之路。
我也相信,现行的注册制明年将会在沪市主板、深市中小板全面推行,我也相信在一级、一级半再到二级市场的持续改革将会不断出现。
黑石的苏世民先生,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所以要选择一个值得追求的宏伟目标,让回报和我们的努力相匹配。” 今天的研讨会是一个好的开头,未来,希望通过政府、企业和创新资本的持续沟通,看清趋势,谋划未来,形成合力,协作共赢。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