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内容

民法2,帮忙解决下!

2023-02-07 04:53:13法律知识1

一、民法2,帮忙解决下!

1A2B3A4D5B6C7D8B9D10A11A12B13D14C15A16B17D18A19A20B

二、法律拟制血亲关系能否结婚?选择题

拟制血亲是指本来没有血缘关系,或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法律上确定其地位与血亲相同的亲属.

如:养父母与养子女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享有与生父母子女相同的身份和权利义务.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继父或继母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同于生父母子女关系.

拟制血亲因收养的成立或抚养事实而发生,因一方死亡或收养解除而消灭.

因收养关系或继父母婚姻而产生的兄妹、姐弟关系,即便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因为属于拟制血亲,同样适用于婚姻法第二章第七条之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同样是禁止结婚的。若没有血缘关系的拟制血亲兄妹、姐弟要结婚,必须先解除抚养关系。

三、九品中正制与三省六部制有什么不同

三省六部制是九品中正制的改进。

九品中正制: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称“簿阀”﹑“簿世”,指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如曹魏时中正王嘉“状”吉茂为“德优能少”。西晋时,中正王济“状”孙楚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由于中正品第皆用黄纸写定并藏于司徒府,称“黄籍”,故降品或复品都须去司徒府改正黄纸。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名称。隋朝的六部名称稍异,为: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民)、都官(后改为刑)和工。三省长官成为荣誉之职,其决策权逐渐被剥夺,宰相一职为他官参加议政所替代。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真宰相,其后,地位尊崇的翰林学士,因拥有起草诏敕权,被称为“内相”(《旧唐书·陆贽传》)。尚书省六部及下属各司的职权,在安史乱后,由于使职的趋重与普遍化,逐渐被分割,故三省六部制在唐中叶以后,趋向名存实亡。

主要的改革内容:1,废除丞相(分散行政权力)

    作用:行政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强皇帝对国家的操纵

    2,以门下省代替御史大夫(小幅度的分散和降低监察权力) 

    作用:防止监察部门专权

    3,大幅度降低军事地位(太尉的权降低到六部之一的兵部)

    作用:降低分散军权所有者的地位 巩固皇权

四、区块链存证与原件规则的关系?

区块链存证利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存储证据信息,利用加密算法和链式存储技术保障证据信息安全,是一种基于技术信任的电子证据存储新范式。原件规则则随着科技发展已逐渐由“原始载体说”向“拟制原件说”转变,而区块链技术更是加剧了原件规则的“脱实向虚”。基于区块链存证技术信任下的原件规则应定位为“形式真实说”。通过考察原件规则在现代社会的实质转向,并借助类型化思维对区块链证据进行判断,以消解“技术—法律”之间的张力对司法存证的负面影响,进而使区块链存证回归法律与事实本身。

易保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电子数据从产生、存证,到公证、举证等全链路可信问题:上链时,利用区块链保障存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上链后,利用保全链上的各司法节点保障数据的可信性与安全性;诉讼时,证据直通互联网法院提高维权效率。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1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