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事实为法律事实的依据?
认定事实为法律事实的依据?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法院在审理案件的基本准则。
法律依据,这个自然是对应相应的法律规定。我们有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来调整和解决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这个在所有的法院判决中,都会说明依据判决的法律条文,并且在判决书后面会附上相应的条文。
事实依据,其实就是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事实是怎么样的?这里就有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问题。法院或法官基本只能通过证据和经验法则来认定。法院通过当事人双方举证认定的事实难免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出入。这也是不少当事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还会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也是常说的一句话。事实这方面,只能尽可能收集并提供证据。
事实认定的法律依据?
1、此处的描述应该是“事实认定”与“法定适用”,因为法律不存在“认定”一说,而仅仅是“适用”问题,我们无权“认定”法律。
2、事实认定:是指在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等诉讼程序中,通过当事人的举证、相互质证等阶段,最终由法官和陪审团确定案件事实的过程。通过事实认定过程,确定的事实将作为判决的主要依据和基础。
3、法律适用:法律适用就是指在具体的法律事实出现后,通过将其归入相应的抽象法律事实,然后根据该法律规范关于抽象法律关系之规定,进而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
4、衍生一个问题,即“法律责任的认定”,在具体的法律事实中,运用相关的法律依据来认定责任的大小。
事实认定,法律认定分别指什么?
1、此处的描述应该是“事实认定”与“法定适用”,因为法律不存在“认定”一说,而仅仅是“适用”问题,我们无权“认定”法律。
2、事实认定:是指在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等诉讼程序中,通过当事人的举证、相互质证等阶段,最终由法官和陪审团确定案件事实的过程。通过事实认定过程,确定的事实将作为判决的主要依据和基础。
3、法律适用:法律适用就是指在具体的法律事实出现后,通过将其归入相应的抽象法律事实,然后根据该法律规范关于抽象法律关系之规定,进而形成具体的法律关系和法律秩序
4、衍生一个问题,即“法律责任的认定”,在具体的法律事实中,运用相关的法律依据来认定责任的大小。
判决书中审理查明的事实是认定事实吗?
判决书中审理查明的事实就是认定的事实,因为法院开庭时首先由原告进行陈述,然后被告答辩,再由原告出具相关的证据,被告也提供相应的证据,我进行质证,最后是由法院来决定对双方证据的一种采信,也就是法院查明的事实,法院查明的事实也就是法院认定的事实。
事实婚姻认定及法律效力?
事实婚姻并不具备效力,事实婚姻属于同居关系,当事人之间并不具备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为目前并不存在事实婚姻,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一律不具备夫妻关系,应当补办结婚登记。
法律依据: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一千零四十九条
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
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生效判决确认事实采用的法律依据?
一、生效判决书中确定的事实,可以作为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的事实;
二、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 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一)众所周知的事实;
(二)自然规律及定理;
(三)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
(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五)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六)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前款(一)、(三)、(四)、(五)、(六)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对自认的事实认定的法律规定?
自认的法律规定如下:
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对于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应当由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不适用上述自认的规定。
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
判决书出现事实认定错误怎么办?
法院判决书上出现事实认定错误,可以更改。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判决书,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是法院常用的一种应用写作文体,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判决书有一审程序的判决书、二审程序的判决书和审判监督程序的判决书等几种类型。法院查明的事实,与客观事实是两码事。因为法院或法官永远不知道真实客观的事实是什么,也永远不可能全部还原,就算当事人都说实话,每个人主观的认识不同,也会受其影响导致出现偏差,何况法庭上当事人都尽量提供对自己有利的说法,甚至双方说的都不是真实的。法院查明的事实,是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以及根据证据规则、生活法则、习惯、常识等,法官依逻辑和经验推理出来的事实,这个事实,虽然不是客观事实,但是是一个依照法律程序确认的法律事实,这个才是判案的依据。一审判决书如果没有生效,可以向上一级法院上诉,由上一级法院更正,如果是二审判决书或者一审判决书已经生效,可以在6个月之内申诉,或者向检察院申诉,请求检察院抗诉。案件进入再审后更正改判。所以判决书出现了事实认定错误是可以更改的。
查明事实和认定事实的区别?
查明事实主要是重现已发生过的事情。在这一程序中,各方当事人提出允许提出的证据;各方当事人向对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然后各自说明其提供的证据足以证明某项事实;法官明示或默示地作出关于事实的裁决,指出某些事实已被证实,某些事实未被证实。
认定事实:是指在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等诉讼程序中,通过当事人的举证、相互质证等阶段,最终由法官和陪审团确定案件事实的过程。通过事实认定过程,确定的事实将作为判决的主要依据和基础。
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是什么意思?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
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
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
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2】“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是当事人上诉到二审法院后,
二审法院经过审理,
认定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裁定撤去原判决。
可以退回原来的一审法院重审,也可以二审法院亲自审理。
也可以责令辖区其他一审法院审理。
如果当事人不服,再次申诉,或者上诉到二审法院,
二审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由二审法院审理此案。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