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案例 > 正文内容

蚌埠最近很火的古镇?

2024-03-04 09:20:27律师案例1

01龙亢古镇

怀远县龙亢镇俗名上集,历史悠久。由于它处于淮河最大的支流涡河北岸,水运方便,经济发达,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建龙亢县。说起龙亢镇,当地人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纠正外地人的发音:“龙亢”的“亢”不读“抗”,而读“缸”,意为龙的颈部。龙亢镇名两千多年不变,不难看出其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还有,东汉初年,桓氏祖孙“三代御先生,五代帝王师”更是让居民津津乐道。  

这里遗存着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地名文化历史,如:桓傅故里坊、桓公墓、龙亢古城遗址、烈女碑、古象牙化石、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等。

怀远县龙亢镇新龙大街南,有一条小巷名火神巷,当年新四军淮上行署旧址就坐落在巷内的一座小院里。

桓傅故里石坊位于怀远县龙亢镇涡河北岸,是后人为纪念经学家桓荣所建的石坊。另有桓氏墓:位于龙亢镇关庙村唐庄东南200米处,系东汉经学家桓荣家族墓。墓共两座,俗称双崮堆。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龙亢还只是一个小村庄,随着居住人口增多,逐渐演变成集市。公元前137年,汉建元四年置龙亢县。一条古官道在这里纵贯,北通徐州,南达寿春,与自西向东穿境而过的涡河十字交叉,形成了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

02长淮卫古镇

长淮卫古镇,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边陲。

古镇建于唐宋时期,是千年淮河的重要商贸、货物集散地。明代朱元璋建中都凤阳,将长淮定为中都八卫之一,取其名为长淮卫,与当时天津卫、威海卫统称全国三大卫。它的由来,大有玄妙之处。史书记载,在隋唐时期,长淮卫仅是淮河的水中之洲,为南沧卫的一个汛地。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相传,杨林在南沧卫设武科场,四周布下伏兵,邀约各路义军前来比武,然后炮轰武科场,火焚南沧卫,迫使一些居民北移到淮河的水中之洲。因该洲细沙遍地,质轻色白,一遇风起,便成团飞舞。有人把水中之洲戏言为“粉团”洲。直到宋朝,南沧卫才正式改称为“粉团洲”。

旧时的长淮卫,是凤阳通往蚌埠及淮北各地的官路,淮盐也通过长淮运往各地,一度商贾云集,长淮街上拥有80多种行业。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就有“小上海”之称,是周围县区农副产品集散地。仅街北头的淮河码头,就有“白天千杆桅,晚上万盏灯”之说,并留下了“长淮八景”、“城隍庙”、“十王四妃墓”等名胜古迹。

03曹老集古镇

从蚌埠城区北跨淮河,有一座千年古镇曹老集。据传为曹操打仗屯兵之处,故称曹老集。

漫步淮上区曹老集,在古井幽深与断碑残字之间,常常会与曹操“不期而遇”,令人感受到一代枭雄的戎马倥偬,也亲眼见证那一度湮没的富庶与繁华。

明嘉靖年间编纂的《宿州志》称:“曹老营距灵璧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三国曹操屯兵于此。”当年曹操屯兵处,今日重点文物区。现有古镇文物点18处如东郢古井、周台村侵华日军炮楼、大常郢村遗存、大常郢村窑厂墓葬群、庙东墓葬群顾沟沿顾氏家族墓、小台子唐宋遗址、大台村遗址、庙东台地遗址等。这些文物点在时间上,从汉代跨度到现代。

东郢古井位于曹老集镇周集片南郢村东郢组东北200米,砖结构,口径71厘米,相传为三国曹操屯兵于此地时所掘的七十二井之一,是考证曹操屯兵淮河流域的重要资料。古井幽深,似映射出一代枭雄的戎马倥偬;断碑残字,正见证了一度湮没的富庶繁华。

04西岗古街

坐落在蚌埠市怀远县荆山脚下的西岗古街,拥有久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独特的建筑。

古街在怀远老城西南的西门岗,长约500米,南北走向,北接衙后街老含美学堂,南至荆山名胜古四眼井。街宽4米,街心并排铺有三行一米多长的花岗岩条石,沿街两侧多为清末民初的古民居。

高大的门楼、拱形的过街天桥、房顶一色的鱼鳞小瓦、路旁残留的古牌坊……一切都在诉说着昔日的兴盛与繁华,漫步古街,回味无穷,老街的古韵、静谧、繁华等都值得品味。

沿古街最有特色的建筑,当数原租界区含美学堂、民望医院和民康医院的古建筑群。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楼,虽只余十数栋,但那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间,无不展现出中国气势恢宏的民族建筑风格。

步入古楼内部,又是一片天地:醒目的壁炉、转梯、连通门、百叶窗、地下室,张扬着欧式建筑的风韵。它们是皖北地区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中西合璧的古建筑群。

楼与楼之间曾广种名贵花木,其中现存百年以上的银杏、石楠、松、柏、朴、桂、腊梅等30余株。据说,迎曦楼旁的古银杏不仅岁岁果实累累,树中还曾生出硕大的树乳。“知桂轩”古楼旁的百年金桂、银桂,根深叶茂、生机盎然,每年花开二度,清雅幽香不绝。有人说,怀远花鼓灯歌里“一年两季桂花香”,唱的其实就是这里的古桂树神。

古街中段有条“三山巷”,深约50米,尽头是一眼古井。该古井是西门岗千余居民的公用水井。这里的井水清冽,大旱不竭。清末洋人圈地时,把古井也圈进了租界,并多次修砌院墙,居民屡毁。最后,洋人的院墙不得不拐了个“u”形的弯,放弃了霸占古井。因井在死巷子内,三面靠山墙,故称“三山井”。

古街南首的四眼井,是淮上闻名遐迩的古井。据清《怀远县志》载:“四眼井在察院前,泉出荆山,邑人将井凿四孔,以便汲取,泉味甘冽,官民利之。”

漫步在历经百年沧桑的街道,追寻历史的光影,用心体会古街西岗静谧与繁华交错的魅力。

05谷阳古城

谷阳古城,现为遗址。位于固镇县城南一公里,浍河南岸,京沪铁路西200米,属连城镇前台村。距今两千多年,主体为四方土城,每边城墙长约1000米,城有四门,且都居各边正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谷阳城建于西汉初,唐显庆元年省谷阳入蕲县,其间多次更名,北魏太和年间,改谷阳城为谷阳镇,俗称谷镇,后逐步演变为今名固镇。谷阳城遗址比周围高出约3米,城墙残高平均3.5米,上宽20米,基宽30米。城内文化层厚度达3.5米。遗址地表遍布汉代碎砖瓦、碎陶片等,还出土过陶拍、陶豆、石础等器物。遗址内现大部分为耕地,北部有一所谷阳小学和一些居民房。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sute006.com/post/100588.html